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胜利的原因及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1年8月英、美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指出“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1945年2月美、英、苏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了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提出“要和其他爱好自由的各国合作以建立一种在法治下的世界秩序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据此可知(     
A.民族自决原则开始成为殖民地人民斗争的武器
B.反法西斯国家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
D.美国与苏联全面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022-07-15更新 | 320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某同学拟写作小论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下史事,他可以选用的有(     
①奥匈帝国解体             ②巴西合众国成立
③中国收复台湾            ④阿尔及利亚独立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07-09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战争的多元视角

材料一   有学者在其研究文章中,对一战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如下六点分析:①欧洲淡出世界舞台中心;②世界霸权转移到美国;③俄罗斯(苏俄、苏联)与西方对抗长期化;④帝国解体一发不可收;⑤一战之后还会有二战;⑥世界大战会“过时”。

材料二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

起点主要的主张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部分中国学者
1937年七七事变部分中国学者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国际上大部分学者
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部分欧洲学者
19416月德国进攻苏联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
1941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部分欧美学者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分区占领,后来美、英、法的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19486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引发苏联不满。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煤、食品等供应。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这是美苏在冷战中的第一次严重对峙,即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的分裂已不可避免。

(1)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上述分析中任选其二,进行说明。要求:史实清晰,史论结合。
(2)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简述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的原因、表现及直接影响。
2022-07-08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雅尔塔会议后不久,英国人发表了名为《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的漫画: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①“缠着绷带的地球”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
②建立联合国是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的表现之一
③画面“和谐而友爱”反映出苏、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④三巨头共同“探视地球”寓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纽伦堡审判

1944年开始,反法西斯盟国开始筹备建立国际法庭,审判纳粹首要战犯。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显示世界对纳粹系统的憎恨,并使德国人清楚地认识,我们要永远根除纳粹体制及其余孽的决心。”194511月至194610月,在德国纽伦堡组织了对法西斯德国主要战犯的国际审判。法庭起诉书指控被告违反《国际联盟盟约》和《非战公约》,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罪行。最终法庭判处戈林等12人绞刑,3人无期徒刑,4人有期徒刑。纳粹党的领导机构、秘密警察和党卫军等被宣布为犯罪组织。194612月,联合国大会对纽伦堡审判诸原则加以确认,其中包括:任何人实施了在国际法上构成犯罪的行为,都应为此承担责任并受到惩罚;个人的官方地位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国际法上应受处罚的罪行包括违反和平罪、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等等。正如纽伦堡法庭美方首席检察官罗伯特·杰克逊所说:“纽伦堡审判的重要价值,并不在于它如何忠实地解释过去,而在于它如何认真地儆戒未来。”


结合材料及所学,对“纽伦堡审判”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评析。(从背景、目的、过程、意义等角度进行评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42年春,美国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据材料,罗斯福
A.试图以此说服美国政府能够尽快对日本宣战
B.对中国军民为抗日战争做出的牺牲表示同情
C.警示澳洲、印度、俄国做好抵御侵略的准备
D.肯定中国战场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