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10-26更新 | 33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9月美英两国一致同意即使苏联不参加也要推动对日媾和谈判之后,对日媾和问题迅速高涨起来。1950年春夏之交,在杜勒斯(负责媾和的国务院顾问)和迈克阿瑟的积极活动与重新构思之下,加之日方通过“吉田口信”等主动提出希望媾和后美军继续驻留,上述三方在推动对日媾和、保证美军继续驻留等问题上趋于一致。1951129日,杜勒斯与日本首相吉田茂举行首次会谈,日美两国的媾和谈判正式开始。随后美国军方还向国务院提出明确界定驻日美军用途的协定案修改意见,新修正案做了五处改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第一条   中加入“这支军队,可以用于维护远东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这就是所谓“远东条款”,它明确了驻日美军的主要任务是“维护远东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其次才是保卫日本。日方翌日答复美方完全接受了修正案。最终在818日,经过多次修改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最终版本终于确定下来。

——摘编自刘树良《日美媾和谈判与<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美两国的媾和谈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美两国的媾和谈判的影响。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资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恐怖主义狂潮冲击着世界上许多国家,但首当其冲、受害最深的当推美国。据美国国防部统计,1968—1985年,在72个国家里的美国人和设施遭到过恐怖袭击。美国的外交官遭袭击和暗杀者已达300多人。在世界上每年发生的恐怖事件中,以美国为目标的约占30%一40%。

——吴华等《全球冲突与争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恐怖事件中“受害最深的当推美国”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民主党人杜鲁门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美国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杜鲁门主义”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为贯彻杜鲁门主义的原则,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导致中美关系紧张。

材料二1969年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二战后两度介入战事的恶果在国内日益突显,再加上美苏争霸的态势以及世界局势的变化,迫使60年代末的美国对外战略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出访途中提出美国在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把只是针对亚洲的新政策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宣布要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其内容是: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伙伴关系”,来获得盟国的支持,牵制苏联,达到战略收缩的目的;同时利用中苏矛盾,制约苏联,使美国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平安、张仲明等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