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研究表明:“(二战后)在欧洲的每一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支持率都在攀升。在法国、意大利和芬兰,共产党得到了全部投票的20%;在比利时、丹麦、挪威、荷兰和瑞士则近10%。在东欧国家,20%至50%的平民支持左翼政党。”这种状况
A.加速了两极对峙的进程B.反映资本主义制度衰败
C.说明苏联取代美国称霸D.直接推动北约组织建立
2021-10-17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但是,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这种“不对称性”根源于美苏
A.社会制度的不同B.经济水平的差距C.军事力量的失衡D.意识形态的对立
3 . 下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说明(     
时间事件
1947年5月22日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并由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英国等12国外长云集华盛顿举行北约签字仪式

A.美苏两极格局正在形成B.美国以欧洲为对外战略重点
C.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D.战后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壮大
2022-09-06更新 | 25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这主要表明(       
A.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C.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D.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
2022-10-06更新 | 327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县三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观察《二战后初期的美、苏、欧关系》的漫画,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美苏对峙严重威胁战后欧洲安全B.欧洲在美苏对峙中立场摇摆不定
C.整个欧洲在美苏对峙中倒向美国D.美国控制了欧洲建立起单极世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1年9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52个国家参加的对日媾和会议,中国没有收到邀请,印度、缅甸没有参加。9月8日举行了签字仪式,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没有出席,仪式上签署了《日美安保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因不具有有效的自卫能力而承认美军驻守日本;为维护远东的和平与安全,应日本政府要求镇压内乱骚动及日本受到外部武力攻击时美国可以为日本安全作出贡献,日本可以使用美军的武力。依据该会议构筑起的国际政治体制被称作旧金山体制。1952年8月,日本加入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55年9月,日本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摘编自王仲涛、汤重南《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金山体制构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体制的非法性及对日本的影响。
7 . 二战期间,美国将原子弹视为实现政治和外交目标的重要工具,对苏政策愈发强硬。而苏联则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加紧核武器研制。双方立场迥异、互不让步,最终导致原子能国际控制计划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
A.原子弹是美苏冷战的产物B.核竞争促使美苏同盟瓦解
C.二战期间两极格局确立D.美苏对抗加速二战结束
2020-12-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丘吉尔在1945年3月写给罗斯福的信中说:苏联已经成为自由世界的一个威胁。我们必须制造一个新的前线来抵抗它不断扩张的攻势。这个前线尽可能地向东。在民主的军队解散之前,东欧和西欧之间的所有重大议题必须达成一致意见。材料反映
A.英国顽固坚持绥靖政策B.英国是冷战政策重要推动者
C.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D.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初步形成
19-20高三·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集体安全主张是在预防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产生的,而集体安全实现与否又与大国政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德国和日本不是国联集体安全体系的成员,而且它们的态度是不同的。…英国和法国的联合力量本来足以击败意大利。然而……在反对意大利…的同时,它们不能漠视曰本咄咄逼人的进攻,也不能忽视莱茵河以东正在进行的侵略准备。最后……它们不能不考虑对苏联的政策。被英国和法国看作是它们的国家利益的东西,与集体安全要求它们采取的行动相矛盾。

——摘编自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材料二 一战后德国在外交上积极寻求打破法国的东欧同盟集体安全体系。1934年1月德国同波兰签订《互不侵犯和谅解宣言》,开始动摇了法国的同盟体系。面对英国扶持德国抑制法国的欧洲均势政策,1933年秋法国外长向苏联提议蛑结法、苏互助条的的要求,苏联则提出了缔结有欧洲各国广泛参加的集体互助公约。但是由于波兰等国坚法不与苏联结盟,签订集体安全的东方公约失败。随后,苏联又和法国、捷克签订了互助协定。但《慕尼黑协定》出卖了捷克,并把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相对的苏联排斥在外,苏联认识到形势险恶,对外政策急转直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国、苏联集体安全努力的失败。

一一摘自廖华《两种国际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

材料三 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罗斯福总就开始构想美国的战后世界蓝图。罗斯福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试图在战后建立一种大国协调下的集体安全。他精心设计建立联合国作为护战后集体安全的机构。他认为,大国合作是保障联合国发挥权威效能的重要前提,集体安全的实现必须以大国的协调一致为保障。……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实质上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门罗主义”。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仔细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联集体安全制度施行中的困境
(2)仔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未能建立起来的原因。
(3)二战后的集体安全体系与之前存在很大不同,据材料三概括其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指出罗斯福为代表的大国领导人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多极化趋势下,欧洲国家努力摆脱美国的新“门罗主义”,指出欧洲国家执行共同安全政策的具体措施。
2020-11-19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1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