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开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45年4月,杜鲁门就任总统一周后,即召集相关官员和专家商讨对苏政策问题。因战争尚未结束,杜鲁门此时还赞同与苏联继续合作,但同时表示:他在对苏关系方面“准备采取坚定的态度”。由此可见
A.杜鲁门拉开了“冷战”的序幕B.当时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C.美苏对抗根源是意识形态差异D.美国是二战后冷战的主要制造者
2022-06-07更新 | 46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8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发表演说,宣布美国将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他强调美国的政策不反对任何国家和主义,只反对饥饿、贫穷和混乱。马歇尔计划刻意“淡化”意识形态,并把苏联和东欧也包括在受援国之内。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遏制苏联、对苏冷战B.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C.把握对苏冷战的主动权D.离间苏联与东欧的关系
2022-06-01更新 | 559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3 . 下表是二战后三次柏林危机的基本概况,从中可以看出
第一次 1948年,苏联全面切断西方占领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只保留三条空中走廊。美国组织空运,同时实行反封锁。危机延续近一年,苏联才撤销封锁。
第二次 1958年,苏联发出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的最后通牒,英美法拒绝,并宣称将诉诸武力。在美国同意召开新一轮首脑会议协商后,苏联撤销通牒。
第三次 1961年,苏联再次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遭到肯尼迪拒绝后,苏联和东德筑起柏林墙,封锁东西柏林间的边境。西方国家不得不在事实上接受柏林墙。

A.美苏争霸苏联占据优势B.冷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C.世界总体趋势走向缓和D.意识形态凌驾国家利益
2021-01-06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36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C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实际上(  )
A.批评了冷战政策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2020-06-06更新 | 108次组卷 | 16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美国发起冷战的标志是
A.1944年罗斯福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
B.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1947年6月欧洲复兴计划的提出
D.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6 . 下列关于“两极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其雏形在二战结束初期开始出现,       ②两大集团的斗争方式主要是“冷战”
③客观上维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④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其结束的标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B.美国以“盟军”名义占领日本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对抗北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9 . 下列对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评述,不准确的是该计划
A.有利于美国资本的扩张和争夺更多的海外市场
B.目的是利用经济援助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C.通过经济援助方式对“冷战”政策进行彻底调整
D.对西欧各国的联合和经济恢复起了促进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47年初,斯大林还以尊重的态度评论美国人的选举制度,然而到了9月,他就宣布美国和英国是苏联的头号敌人。这一变化
A.说明冷战是由苏联发起的
B.是对西方国家冷战政策的回击
C.表明斯大林的外交政策缺乏稳定性
D.体现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019-04-02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型国家的发展同步测试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