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朝鲜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艾森豪威尔于1953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对于如何处理朝鲜战争仍一筹莫展,因为美国当时可做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或以扩大战争的方式胁迫中国、朝鲜做出妥协,力求翻身;或延续前政府边谈边打的局面。美国最终放弃了前者,选择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事实上,1952年至1 953年初的几个月间,艾森豪威尔及其幕僚就曾先后提出并研究过两种扩大战争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以常规战争的方式扩大战争,第二种方案则是投入使用核武器。鉴于冷战初期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以及削减防务预算的诉求,艾森豪威尔对于使用核武器的态度较之杜鲁门更为积极。但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为代表的美国军方却对使用核武器的态度相对审慎。在军方这一态度的影响下,艾森豪威尔直至战争末期也未能就使用核武器的问题做出决断。

——摘编自方秀玉、卫艺璇《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停战决策的制定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战争“一筹莫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朝鲜战争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1年6月1日,自《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发表后,在数月间,全国各地捐款数额便达31847亿元(旧币值约10000:1)。此外,各省人民还积极捐助战斗机,如东北人民认捐203架、华北人民认捐100架,苏南人民认捐120架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A.源于土改完成使社会生产力快速提升B.表明志愿军的武器主要来源于捐助
C.实现了中美军事力量对比的彻底逆转D.是当时强大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1953年,朝鲜战争已近尾声,七月间签订了停战协定,中国周边最严峻的战争威胁得到解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估计:世界大战大致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有可能的。必须抓住这个得来不易而仍充满变数的历史机遇,把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大步向前推进。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睦的周边关系,保障中国的经济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

——选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进入1953年后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列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

材料二     “熊猫外交”

时代报道内容摘编
第一阶段
(1949—1971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与部分建交国家进行动物交流。1957年开始,作为国礼,大熊猫被先后赠予苏联、朝鲜。1958年,美国民间机构委托奥地利商人用一批非洲动物与中国交换大熊猫,美国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称之为“Communist panda”(共产主义熊猫)。
第二阶段
(1972—1980年)
1972年以后,我国政府先后向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和联邦德国赠送大熊猫。大熊猫展示出了惊人的魅力,成为最受欢迎的形象。西方主流媒体出现“Panda 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并多以rare(珍稀)cuddly(可爱)goodwill(好运)形容熊猫,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

——整理自赵丽君、郑保卫《国家形象视角的“熊猫外交”研究》等


(2)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有何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023-02-20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46~1950年杜鲁门执政期间,美联储实行削减军费、紧缩银根的政策,美国失业率由1948年的3.8%上升到1949年的5.9%,股市体现出熊市局面。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迅速命令美军介入,并再次通过扩大战争需求的刺激法案。美国经济出现了“战争景气”。由此可知,美国迅速介入朝鲜战争(     
A.原因之一是克服国内经济危机B.企图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
C.有力维护了雅尔塔体系的稳定D.目的在与苏联争夺东北亚霸权
2023-02-09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2月质监)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二战后初期,美国等国禁止联邦德国生产合成橡胶和合成染料,禁止射击砍刺类武器的改装限制重型机床的生产,限制船舶的制造,限制化学科学的研究,钢铁产量每年不得超过10万吨。不过,到1950年9月,美国等国却放松对联邦德国钢铁和煤炭生产的限额。导致美国等国这一对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联邦德国是反苏的最前线B.朝鲜战争爆发产生的影响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D.柏林危机中西德形势恶化
2022-07-23更新 | 585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美国于1951年2月出台了一份临时对华宣传计划,提出两大目标:一是“激发中国人从苏俄轨道撒离的态度”,二是“削弱中共政权采取侵略性军事行动的能力”。这一计划旨在(     
A.离间中苏军事同盟关系B.强化美国对华控制
C.促进亚洲民族解放运动D.应对朝鲜战争需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鲜内战爆发不久,美国就纠集所谓“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很快就直逼中国东北边境。同时,美国宣布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另外还向法国提供军援,支持扩大其在越南的殖民战争,企图从南翼牵制中国。朝鲜危在旦夕,中国主权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迫不得已但又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派遣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自鸭绿江边开始反击,一直把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经过近三年的鏖战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祖国,彻底粉碎了美国占领全朝鲜和围堵遏制新中国的战争企图,极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李晓辉《抗美援朝:捍卫和平的正义之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意义。
2022-09-1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朝鲜战争可能是不用担心热核灾难威胁的最后一场战争。通过朝鲜战争,我们第一次了解到“有限”战争的概念。朝鲜战争之前,我们的全部军事计划都是设想要打一场席卷世界的战争,并且认为,在这样的战争中,对一个遥远而又无法设防的半岛进行防御乃是愚蠢之举。可是,朝鲜战争却使我们懂得,自此以后的一切战争必定是有限战争。今后,是否应该打有限战争已不再成为问题,问题是如何避免打任何其他种类的战争。由于许多国家都拥有热核武器或者已经掌握了制造这种武器的技术,打无限规模的战争已经成为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打这种战争就意味着交战双方同归于尽。人们开始认识到,单凭军事力量再也不能解决诸如我们在越南、老挝等地所遇到的问题,必须辅之以能为各有关国人民所接受的、相辅相成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而且应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加以贯彻实施。

——摘编自【美】马修邦克李奇微*《朝鲜战争序言》(19671月)

*注:该书作者于19514月至19525月担任驻远东美军司令和所谓联合国军司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后“有限战争”成为战争主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奇微对“有限战争”的认识。
2022-06-08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开始着手组建东北边防军。该战略决策的背景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B.东北成为工业建设重点地区
C.美国出兵朝鲜威胁中国边防安全D.苏联陈兵中国边境威胁中国
2022-05-27更新 | 506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朝鲜战争的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一个月,中美双方开始了停战谈判。周恩来就此次谈判做出了全面指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抗美,是保家卫国,是当行的爱国主义的正义战争;援朝,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周恩来这番话说明当时我国谈判的出发点是(     
A.尽可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B.在和平环境中建设新中国
C.坚守并扩大已有战略成果D.坚决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
2022-05-24更新 | 46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