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3年,“十月战争”爆发后,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以减少石油产量作为开展大规模石油斗争的第一步,10月22日,绝大多数阿拉伯产油国宣布减产。早在10月16日,海湾6国宣布将海湾石油标价提高70%,20日,沙特阿拉伯率先宣布对美国实行全面石油禁运。接着,其他阿拉伯产油国纷纷响应。12月23日,海湾6国再次决定从1974年1月1日起将原油价格提高128%。阿拉伯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后,美国约有12%的石油供应受到影响,约有2万个加油站关闭;平均每天有300次航班被取消;汽车工业大幅度减产、滞销。1973年11月5日,英国因石油供应短缺而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同年底,联邦德国的失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近40%,荷兰被迫实行石油配给制,日本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东战争中阿拉伯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的主要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的积极作用。
2020-10-05更新 | 1190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 阿尔及利亚沦为法国殖民地后,人民曾掀起过五十多次起义。在二战后民族主义风起云涌之时,阿尔及利亚也掀起了去法国化的运动。1954年,阿尔及利亚组建了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民族解放阵线,开始了武装抗法斗争。1956年,阿尔及利亚共产党也加入阵线。民族解放军战斗的地区迅速扩大,他们采用游击战术来消耗、打击敌人,粉碎殖民军的攻势。1955 -1959年,法国军费支出巨大,财政极端困难,殖民战争还遭到了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从1960年起,阿、法经历了近两年半时间的谈判。在谈判的同时,民族解放阵线领导的武装斗争继续发展。1961年,法国要求结束殖民战争的罢工浪潮高涨,戴高乐政府谋求与阿妥协。1962年3月,双方谈判签订《埃维昂协定》。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告独立。

——摘编自罗洪彰《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735, 美苏首脑会谈后,   为维持中东“不战不和”局面,苏联决定取消向埃及提供武器的计划。随即,埃及决定结束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在埃及的使命,限期离境。 同月,在埃及的推动下,非洲首脑会议作出了谴责以色列的决议并统一了反击以色列的战略, 许多国家还同以色列断绝了外交关系。埃及国内的群众要求“抗战雪耻”的情绪日益高涨,同时,   还派遣大使去欧洲以争取欧洲国家的支持。             

               ——据陈玉国《论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运用及其影响》

材料二: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1973106日—25日),所有阿拉伯产油国都对美国实行了禁运,引发了战后严重经济危机。迫使美国回归联合国的解决框架之内,对以色列施加压力。由于阿拉伯产油国的区别对待政策,欧共体绝大多数国家绝参与美国极力策划的共同抵制石油危机的计划, 纷纷宣布禁止美国向以色列运送军火的船只在本国港口停靠,不再支持以色列。日本面对石油危机,也改变了打着“联合中心主义” 旗号支持美国的中东政策。阿拉伯国家以资源为突破口,证实了石油武器有效性并构成阿拉伯解放进程中的一个新因素。

                                 ——摘自程凌雷《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石油斗争与世界多极化》


(1)根据材料,概述埃及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前所做的准备。
(2)根据材料所学知识,指出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石油斗争的历史意义。
2018-11-19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中东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的一次战争。以色列自从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在外交上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关系遭遇重挫的同时,与一些西方大国的关系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可以利用石油作为斗争的武器。面对第三次中东战争带来的中东版图和局势的新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推行的战略是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状态,保持阿以双方低强度的对抗,以从中控制和在中东争夺大国霸权地位。但是,这种“不战不和”的压力已经开始破坏阿拉伯国家脆弱的联合,1971年叙利亚和约旦关系紧张。但同时这种压力也促使他们决心用一场战争来打破中东地区的这种“不战不和”局面,赢得自己的要求。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巨大胜利也使以色列人更加自信和充满优越感,热衷于以强制胜,轻而易举的获胜消解了他们在建国初期所具有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举国上下陶醉于胜利之中而麻醉大意。

美国在战争期间向以色列空运军火,阿拉伯产油国在科威特召开会议,宣布它们将从当月起逐月削减石油产量的5%,直至以色列从全部所占领土撤军。一些欧佩克成员国迅速将油价提高50%。战争进行到第三周,埃及和叙利亚都面临着军事失败,在美苏两国的调停下,达成停战协议。1973年“十月战争”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是美国事实上恢复了此前的影响力。

                           ——摘编自贾延宾《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利比亚禁飞区问题上,法国作为刺比亚原油产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极力推动北约介入;而德国等国家由于利益关联度不大,不愿承担为此需付的代价,以至法国激烈攻击德国态度消极。同样,1994年卢旺迭发生种族大屠杀时,联合国在卢旺达的维和行动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西方大国也表现出十分冷漠的态度,多个国家甚至一度反对干预。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竭力阻挠联合国安理会向卢旺达派遣维和部队,结果导致60万人在那场大屠杀中丧生。在联合国对卢旺迭的干涉行动中,美国置卢旺达境内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于不顾,而对巴尔干半岛的干涉却极为热心。

——摘编自杨恕《世界局部战争12种典型类型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大国处理局部地区问题上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各国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处死了当时的阿富汗总书记阿明,并扶植卡尔迈勒组成了亲苏政权。阿富汗反对派武装奋起抵抗,展开了长期的抗苏斗争。1981年,其中的几个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以及周边伊朗和巴基斯坦等邻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苏军入侵阿富汗,遭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1980年1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1986年2月,在阿富汗反对武装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苏联被迫表示,愿意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1989年2月15日,苏军全部撤出了阿富汗。这场战争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被迫撤出阿富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富汗战争产生的影响。

2018-01-20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②朝鲜战争爆发 ③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   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
2011-07-21更新 | 7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广东省白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