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7310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政策,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祭出“石油武器”,宣布油价上涨70%,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1974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建立了代表西方石油消费国利益的国际机构——国际能源署。1975年,美国陆续与沙特等国际石油输出国签订协议,使用美元作为石油的结算货币。1976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二修正案》废除了黄金的贮备货币地位,开始使用浮动的汇率制度,正式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和“石油—美元"体系的开始。通过国际石油贸易,美元作为交易的媒介,不仅巩固了美元的垄断地位,同时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利益。

——摘编自韩扬《“石油—美元”体系的经济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0~1958年世界原油价格走势与政治、经济的关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石油一美元”体系形成的背景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民用了10年时间、牺牲了12万人修建成的,但运河一直被英法控制。1954年,埃及与英国签订《关于苏伊士运河基地的协定》,规定英军在签约后20个月内分批撤出埃及领土。1955年运河利润为1亿美元,埃及只分得300万美元。1956年,埃及政府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对此大为恼怒。195610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大规模轰炸,无比愤怒的埃及人民在纳赛尔领导下坚持战斗。阿拉伯国家纷纷与英法断交,中苏也用实际行动支援埃及人民。美国企图取代英法在中东的地位,以实施经济制裁威胁英法,英法被迫宣布停火。1957年,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摘编自彭树智《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能够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国政府认为埃及政府所采取的行动(指埃及政府收回苏伊士运河),威胁了1888年的公约所保证的运河自由航行和安全。这就使得有必要采取行动来保证签订那个公约的缔约国和所有其他有权享受它的利益的国家将在事实上确能得到这种利益。

——英、法、美三国关于反对埃及将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并建议在伦敦举行有关国家会议的联合公报(节录)(1956年8月2日)

材料二

英、法帝国主义梦想用腐朽的“炮舰政策”,恢复他们对埃及的统治。美帝国主义正在纵容和利用英,法的侵略,企图从中渔利。但是在今天的时代里,它们的这些阴谋是注定了要失败的

——周恩来致纳赛尔电(1956年11月10日)

材料三

1956年6月,苏联表示不附加任何条件为建设阿斯旺水坝提供20年的11亿美元贷款,纳赛尔接受与苏联的合作;作为报复,美、英两国撤销为阿斯旺水坝提供贷款的承诺。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国采取“填补真空”的政策,逐步取代英、法在中东的位置。十月战争期间,美国向以色列运送大规模军事装备,准备向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的军事装备,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进行强烈抵制。1972年,美、苏两国首脑宣布:主张致力于在中东实现“军事缓和”,中东和平进程受到当事国和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3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美发表《联合公报》的根本目的及其在埃及问题失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50—70年代,美、苏实施中东战略的实质及其影响。
2019-03-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沁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三下·安徽·开学考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到1979年12月24日为止,入侵阿富汗的军事准备已基本完成。侵阿苏军共有6个摩托化步兵师、2个空降师、3个武装直升机团和2个运输直升机团,共12.5万人;装备有坦克、步兵战车、各种火炮、汽车、各种固定翼飞机、直升机。三天后,苏联入侵阿富汗,侵占喀布尔。但是,阿富汗各地武装蜂拥而至,尽管苏联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到1985年增加到15万人,却丝毫看不到取胜的前景。1988年5月25日,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利济切夫宣布: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1980年1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1988年5月,苏联根据由联合国主持,由巴基斯坦、喀布尔政权、苏联和美国四方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开始撤军。1989年2月15日,驻阿苏军完成从阿富汗撤军。

——摘编自《入侵阿富汗:红色帝国陷入战争泥潭》


(1)根据材料,指出苏联发动的阿富汗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019-02-21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4月13日 《每日一题》选修-周末培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阿富汗战争(1979—1989)是发生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一场国际政治博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阿富汗是苏联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战略的重要环节。1978、1979年之交,随着苏、阿关系迅速恶化,苏联最终走上军事干涉阿富汗事务的道路。为尽快稳定阿富汗局势,苏联一方面诉诸军事手段,另一方面寄希望于扶植亲苏政权。由于阿富汗人的普遍反对和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苏联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里根就任后,将阿富汗视为与苏联开展“低烈度战争”的重要试验场,不费一兵一卒,仅通过提供财政与军事援助,就将苏联成功拖在阿富汗。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重新审视阿富汗问题,并于1989年2月完成了撤军工作。然而阿富汗国内各派别之间并未达成和解,随即陷入了长期的内战,成为此后地缘政治中不稳定的因素。

     ——摘编自李琼《阿富汗战争与国际政治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军事干预阿富汗局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及启示。

6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末,犹太人兴起了锡安主义运动,提倡建立犹太人的民族国家。“一战”后期,战局陷入僵持状态,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意识到锡安主义者在各国的广泛影响,都希望得到该运动的帮助。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外交大臣贝尔福一方面都较为同情锡安主义运动,另一方面考虑到既能结好在美苏两国根基颇深的犹太人力量,又可让犹太复国主义这支背景深厚的政治力量依附于自己,为战后英国在中东的控制权谋利益。与此同时,以魏兹曼为代表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也在积极游说。1917年11月2日《贝尔福宣言》发表,宣言指出:“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愿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但应明确理解,不得做任何事情去损害目前巴勒斯坦非犹太人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或者损害其他国家犹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犹太人认为《贝尔福宣言》是建立独立的犹太国家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一直把它视为阿拉伯民族灾难的根源。

——摘编自潘光、于建华、王健《犹太民族复兴之路》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贝尔福宣言》发表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贝尔福宣言》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一:当今最大的国际恐怖组织“伊黎”的前身是“基地”组织2004年设在伊拉克的分支,招收逊尼派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2011年,随着美国撤军伊拉克和叙利亚内乱的爆发,“伊拉克伊斯兰国”开始在伊拉克攻城掠地,并进军叙利亚,2013年,与叙利亚一反对派武装组织联合成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家”(简称“伊黎”),其头目巴格达迪自称哈里发,宣称对于穆斯林世界(包括历史上阿拉伯帝国曾统治的地区)拥有权威地位。不久,在尼日利亚、利比亚出现了拥护“伊黎”的地方政权,全世界还有数十个极端组织宣誓效忠“伊黎”。“伊黎”及其支持者制造了一系列针对平民、异教徒和民航客机的恐怖袭击事件,还运用现代媒体在世界范围内招收“圣战”成员。

—摘编自刘中民《国际反恐形势进入新历史阶段》

材料二:2014年9月,美国联合西方盟国和沙特等地区盟国组建国际反恐联盟,并支持叙利亚的反政府武装组织,借以打击亲俄罗斯的巴沙尔政权和以什叶派为主的伊朗。俄罗斯认为美国反恐不力,出兵重创了叙利亚境内的“伊黎”。沙特、卡塔尔等国由于同叙利亚政权存在教派对立等原因,在打击“伊黎”的同时,也支持叙利亚的反政府组织。伊朗则公开支持巴沙尔政权。法国继续执行对中东事变积极干预的政策。但法国未对《沙尔利周刊》恐怖事件后国内存在的严重经济社会问题,以及宗教、族群矛盾予以深刻反思和积极应对,这或许是此次巴黎遭恐怖袭击后法国必须正视和反思的问题。

—摘编自百度《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当今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国际反恐斗争呈现复杂性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