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6年爆发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加剧了阿拉伯各国与以色列的冲突与矛盾。196765日,以色列发动军事进攻,数天之内便占领加沙地带和整个西奈半岛,并攻入苏伊士运河区,后来双方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这场战争仅6天即告结束,史称“六日战争”。战争使以色列控制面积增加到原来的4倍。战争发生后,来自世界各地犹太人以及美国政府的援助大量涌入以色列。这使以色列犹太人原有的忧患意识明显消退,许多人追逐物质享受,不愿再从事艰苦的生产劳动。战争的残酷性也使一些人转向宗教,宗教领袖与宗教政党在世俗犹太人中的影响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一般民众的鹰派倾向不断加强,以色列政府在处理阿以关系问题上的态度也日趋强硬。

——摘编自张倩红、宋静静《“六日战争”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六日战争”的影响。
2021-06-08更新 | 1943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材料 中东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下半叶,经历了多次中东战争冲突,仍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1977年11月,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采取主动行动访问耶路撒冷,与时任以色列总理贝京开始和平谈判,但未取得进展。美国为扩大在中东的影响、避免阿以再次爆发战争而危及对西方的石油供应,于1978年8月派国务卿万斯出面斡旋。1978年9月埃、以在美国的戴维营签订了戴维营协定。根据这项协定,以色列将把它所占领的全部西奈土地归还给埃及(1982年以色列完成撤军),埃及允许以色列使用苏伊士运河和阿喀巴湾。在协定中,埃及同意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巴勒斯坦问题放在一边,不让其影响埃、以和平。

埃、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埃及摆脱了长达三十余年的与以色列紧张对峙的战争状态,并收复了失地。为此,埃及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埃及人长期充当阿拉伯世界的领袖,但当戴维营协定签订时,埃及已被看做是阿拉伯世界的叛徒与公敌,埃及遭到阿拉伯世界的集体制裁。

——摘编自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戴维营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戴维营协定的签订。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阿以之间先后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如1967年和1973年的两次中东战争险些引发美苏在中东的直接对抗。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引发西方二战后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1982年黎巴嫩战争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未曾断过,但还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暴力冲突愈演愈烈,但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却集中在伊拉克。伊拉克战后,中东局势发生巨变。美国挟伊战速决之势,谋求单极世界霸权,中东地区成为其建立世界秩序的试验场。在美国新的中东战略中,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对中东进行“民主改造”成为几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环节。在这一战略框架下,美国中东战略的重心正在东移。这种变化不仅给阿以冲突的基本格局带来冲击,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阿以双方,使双方进行战略调整。中东地缘政治的巨变,也使外部国际力量调整在阿以问题上的立场。

——摘编自余国庆《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嬗变与阿以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以冲突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2023-08-14更新 | 14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经过三次英阿战争,阿富汗终于击败了宿敌英国,实现独立。但很快阿富汗又处于两大阵营的交锋前沿,阿富汗积极拥抱“不结盟运动”的构想,试图保持中立,在夹缝中同时与苏美周旋,以求生存并从中获利。20世纪5060年代,美苏在阿富汗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阿富汗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中第二大苏联军事援助受援国,在机器设备、新技术等方面深深依赖苏联。美国的援助迅速延伸到文化教育领域,阿富汗人积极学习外语,赴美留学的队伍呈壮大之势。

哈菲佐拉·阿明于19799月政变上台后,阿富汗局势愈发动荡,美国、苏联干预愈发深入。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则几乎使用了除直接军事干预以外的所有手段援助阿富汗,致力于使苏联付出“尽可能高昂的代价”。1989年,苏联被迫从阿富汗撤军,以高昂的代价结束了战争。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停止了对阿富汗的援助。作为代理国,阿富汗的国家命运也在美苏的这场大博弈中被彻底改变。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与创伤自不必多言,产生更为深远影响的是战争对阿富汗国内政治力量格局的影响。战后的阿富汗长期处于军阀混战状态,始终没有出现一支可以真正掌控局面的强大政治力量,也久久没有迎来和平。

——摘编自陈晔:《制造泥潭:美国在阿富汗的秘密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援助阿富汗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阿富汗积极拥抱“不结盟运动”的构想谈谈你的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的局面。苏联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基地,威胁中东产油区,控制中亚枢纽地区,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阿富汗新上台的阿明政权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197912月入侵阿富汗。苏军采取武装直升机掩护空降突击部队参战,使用装有化学武器的火箭,同时改变以往集中使用炮兵的习惯,采用单炮作战。阿富汗游击队在兵力兵器方面处于劣势,但在国际社会支持下顽强地同苏军进行周旋。苏联入侵阿富汗,削弱了国力,旷日持久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上承受巨大压力,受到世界的谴责,处境孤立。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改变全球战略,积极推进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1989年,苏军最终撤出阿富汗。

——摘编自《凤凰书刊·关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盛极而衰的年代》


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背景与战略意图。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优势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归纳总结苏联最终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民用了10年时间、牺牲了12万人修建成的,但运河一直被英法控制。1954年,埃及与英国签订《关于苏伊士运河基地的协定》,规定英军在签约后20个月内分批撤出埃及领土。1955年运河利润为1亿美元,埃及只分得300万美元。1956年,埃及政府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对此大为恼怒。195610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大规模轰炸,无比愤怒的埃及人民在纳赛尔领导下坚持战斗。阿拉伯国家纷纷与英法断交,中苏也用实际行动支援埃及人民。美国企图取代英法在中东的地位,以实施经济制裁威胁英法,英法被迫宣布停火。1957年,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摘编自彭树智《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能够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阿富汗盖达组织和塔利班发动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实际上也是一场由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长期互存偏见而引发的一定范围的文明冲突。美俄等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积极合作实际是出于反恐怖的共同需要所促生的策略之举,它并未使相互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全面化解,所谓“后冷战”结束的说法尚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据联合国报告,第二次阿富汗战争期间,平民的伤亡人数,从2006年的929人上升至2008年的2000人。战争期间,美军指称有基地组织成员越过边境逃往巴基斯坦,一度引起邻近国家的紧张。这场战争也将使反恐怖及其国际意义成为美国今后推行新干涉主义的新的“正当理由”。

——摘编自陈新《对阿富汗战争的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阿富汗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711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人国家巴勒斯坦和犹太人国家以色列。为了遏制与消灭以色列,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埃及组织阿拉伯国家开展了长达30多年的五次中东战争。其间,苏联向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提供了军事等援助。每次战后,埃及损失都是最惨重的。后来,埃及意识到,只要有美国支持以色列,战争就成为死局,于是主动倒向美国。美国在1980年代,出于控制苏伊士运河的需要,答应向埃及提供多达几十亿美元的援助。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伊拉克和伊朗两大强国交战8年。此后又爆发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拉伯世界互相残杀,美国不断搅局。从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就再也没有爆发新的中东战争。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

——摘编自(日)田上四郎《中东战争全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年以后没有爆发新一轮中东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东战争问题给世人哪些启示。
2021-05-07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东地区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下半段中东地区的冲突不断升级,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久的战争。下面是五次中东战争的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1949):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导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交战,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占优势,但是停火后以色列接受来自美国的大笔援助,以及阿拉伯军团的英国指挥官指挥部队撤离战场,导致阿拉伯国家战败。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埃及国内革命后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引发利益冲突,最终英法以撤军。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戈兰高地的叙军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由此爆发冲突。以色列全面获胜。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埃及和叙利亚企图收复失地,对以色列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对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武装发起进攻,这次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最终单方面撤军,第五次中东战争告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战争”的特点和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10 . 材料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大力支持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等激进政党,令其反对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密切关系的巴基斯坦……1979年9月阿明出任阿富汗领导人,其强调国家自主性、外交独立等,显然并不是莫斯科所中意的人选。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除掉阿明。而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棋局。苏联继承老沙皇南下战略的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区和迂回包围欧洲,并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准备已久的苏联军队大举入侵阿富汗开始战争,然而,10多万装备精良的苏军也未能击败阿富汗圣战者,一些人称阿富汗为“苏联的越南”,圣战者们普遍相信是自己导致了苏联垮台。最终在9年持续不断的游击战,以及美国、中国等国家的援助下击败了苏联。曾经富裕的阿富汗城市因为连年战事而残破,教育出来的大批精英外逃,贫困的民众只 能卖毒维生,阿富汗乡村成为了世界最落后且未开发的地区之一。阿富汗的未来几乎被苏联摧毁殆尽,也因为战后残破不堪,很快再度陷入了内战之中,并造成宗教极端组织壮大。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阿富汗能够战胜苏联的原因,并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有哪些?
2020-11-10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2021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