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2018-06-09更新 | 3634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
B.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损
C.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D.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16年,詹姆斯·门罗以绝对优势当选为美国总统。1820年,他又以极大优势获得连任。他当政时的美国和平稳定、繁荣昌盛、版图扩大,因而赢得了“和谐时代”的美名。门罗对内强调国家意识,对外大力开拓疆土,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823年,他在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反对任何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咨文明确表明,美国“对于现存的任何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或属地,我们未曾干涉过而且将来也不干涉”的同时,也庄严宣告,“在已经获得并维持自由独立情况下的美洲大陆各国,今后不得被任何欧洲列强当作将来的殖民对象”;“任何欧洲列强凡以压迫它们或以任何方式控制它们的命运而进行的干涉,我们只能认为那是对合众国不友好态度的表现”。这一国情咨文就是人们熟知的《门罗主义》。此后,《门罗主义》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成为美国对外,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外交的行动指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门罗主义》的内涵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詹姆斯·门罗当政时美国赢得了“和谐时代”美名的原因。
2018-03-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今中外,杰出的政治家对本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 ,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他还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第544条 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

第545条 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第1101条 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它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法国《民法典》

【材料四】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 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1)概括材料一中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据材料一二,归纳唐太宗的执政措施。
(2)材料三主要体现了哪两项法律原则?据材料三四,概括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5 . 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具有时代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1)比较古代中国与西方法律思想的差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和西方法律思想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是欧洲第一部民法典,它体现了民法的若干原则:如第八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又如法典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该法典用一千多条文规定契约,如“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拿破仑法典》不仅影响欧洲的立法,而且影响了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的民法参考了《拿破仑法典》,一些国家全文照搬,一些国家略加修改。恩格斯指出《拿破仑法典》是“全世界法典编幕的基础”。

——摘编自宣善传《从拿破仑法典的实施所想到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拿破仑法典》的原则,分析法典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1907年4月,清民政部奏请厘定民法:“查东西各国法律,有公法私法之分……二者相因,不可偏废……中国律例,民刑不分,而民法之称,见与《尚书孔传》历代律文,户婚诸条,实近民法,然皆缺焉不完……拟请饬下修律大臣斟酌中土人情政俗,参照各国政法,厘定民律,会同臣部奏准颁行,实为图治之要。”1911年8月《大清民律草案》完成。法律涉及民众的财产、身份等私权关系,与社会个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包括总则、债权、特权、亲属、继承五编。前三编主要以日本《民法》为草本,同时也参考了德国、瑞士的《民法》,而后二编在采纳近代民法斟酌原则的同时,也较多地保留了中国的传统习惯。

——摘编自曹全来著《中国近代法制史教程》等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角度,解读晚清时期中国民法的发展。(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与分析逻辑清晰)

2018-03-07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华盛顿的首届总统任期内,他实行了
①建立国家银行,活跃国民经济     ②西进运动不断展开     ③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④创立总统否决制度   ⑤在英法开战时,宣布“严守中立”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华盛顿在《告别辞》中说:“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为什么要摒弃这种特殊环境带来的优越条件呢?为什么要放弃我们自己的立场而站到外国的立场上去呢?”华盛顿在此强调的是
A.地理条件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B.不要轻易地同外国进行结盟或冲突
C.互不干涉内政是美国外交的根本原则D.美国为实现孤立应隔断一切外在联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

他出身贫寒,但靠自己的奋斗成为总统。他是为白人资本家而战斗的斗士,他解放了黑人奴隶,他被美国人民认为是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摘自拉里•戈尼克《漫画美国史入门》

根据材料回答:

(1)这位美国总结是谁?他亲自领导和指挥的战争称为什么?

(2)当时阻碍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什么?

(3)他为什么能得到美国人民的爱戴?

2017-09-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简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

在美国首都的华盛顿纪念塔内有一块中国清政府赠送的石碑,上题“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

请你根据自己所知,说说华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2017-09-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17·浙江·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英国历史学家艾诗立写过两部克伦威尔的传记,其早年著书《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将克伦威尔说得几乎一无是处;20年后出版的第二部名为《克伦威尔的伟大》,之前那个专横独断的篡位小人成了民族英雄,作者承认自己过去是有眼不识泰山,作者的观点认为
A.仅凭道德的名义,不足以解答历史问题
B.所有的历史结论,都需要后人来重新考证
C.历史现象复杂,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知
D.道德情感,不能用于历史现象价值判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