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始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众说秦始皇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秦始皇的评价即是一例

材料一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

——(明)张居正

材料三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1)上述材料中涉及了秦始皇哪些方面重要事迹?
(2)材料二所说的周王道穷的主要表现是
A.华夷交融   B.礼崩乐坏   C.百家争鸣   D.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3)材料三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谈谈你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倾向的理解”。
(4)三则材料分别对秦始皇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5)为什么三则材料对秦始皇有不同的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是诸侯国中最晚崛起的,起初只有雍这块很小的地方。为了改变国瘠民贫的现状,也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至于被吞食,从秦孝公起,每一任秦国君主,无不把招贤纳士作为自己治国强兵的重要战略。嬴政即位后,知道要实现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目标,就必须借助人才的力量。所以他特别注意广揽人才,并坚持唯才是用,用人不疑,以吸引各国的有识之士,让他们为秦国服务。……在全国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平定天下”,“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其“刚愎自用”的本性暴露出来……一是轻视人才的作用,“以客为无用”。二是拒谏议、杜言路。对大臣的谏议不以为然。三是猜忌之心日益加重,“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四是残暴镇压读书人。

——摘编自郝建平《秦始皇用人之道刍议》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扫六合前秦始皇的用人方针,并分析其用人方针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变化及其影响,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指平民)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专心一志的意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指船和车)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忧恤黔首,朝夕不懈。……举错(同“措”)必当,莫不如画。

—秦始皇二十八年《琅邪刻石》

材料二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读〈封建论〉,赠郭老》(指郭沫若)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1)指出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符合秦始皇的历史事实?

(2)材料二中的“焚坑事件”指的是什么?毛泽东在诗中认为“焚坑事件要商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3.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