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康熙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康熙元年(1662年)始.清廷内部开始注意台湾问题。1681年.郑经(郑成功之子)病逝。康熙帝得到消息.立即决策用兵收复台湾.康熙说:"同心合志.将绿旗舟师分领前进.务期剿抚并用.底定海疆.毋误事机"。1683年.清军取得澎湖之战的全面胜利。尔后.康熙帝又及时向台湾郑氏集团阐述了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当年八月.清军在海不扬波.兵不血刃的情况下顺利抵台.实现了统一台湾的大业。

——整理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清廷尽管攻取了台湾.但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上朝野之间意见分歧。施琅力排众议.主张坚守台湾。他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而且"野沃土膏.物产利溥"。特别是他很有远见地意识到若弃而不守.西方殖民主义者必利用台湾.遗患后世。施琅恳切陈辞.阐述利害.康熙帝始决定坚守台湾。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能够统一台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决定坚守台湾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统一台湾后采取的重大举措。
2020-11-2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清廷尽管攻取了台湾,但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上朝野之间意见分歧。朝廷和闽浙地方的不少官员主张放弃台湾,守澎湖。施琅力排众议,主张坚守台湾。他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在国防上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野沃土膏,物产利薄”,经济上亦大有开发的前途。特别是他很有远见地意识到若弃而不守,西方殖民主义者必利用台湾,“窃窥边场,逼近门庭,沿海诸省断难宴然”《遗患后世。……康熙帝最终采纳了施琅的主张,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台湾、厦门合派一道官管辖。并派兵8000人驻防,设总兵一员,副将二员,澎湖亦派副将一员统兵2000人驻防。这样,台湾重新统一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施琅主张坚守台湾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加强对台湾管辖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

——《清圣祖实录》卷62

材料二   他(康熙)命传教士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

——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

材料三   必然面临一个问题:中国人会接受吗?那么通过“西学中源”,接受起来就相对容易了。中国人需要改革,但是通过直接否认自己来学习西方的这条路径是走不通的,因此通过承认西方是进步的,但源头来自中国,这种迂回的方式可以使改革的阻力变小。所以这个说法自明朝末年到乾隆时期一直很流行。到19世纪末,这种说法被日益放大,最后变成什么都是源于中国了……

中日甲午战争是个转折点,之前很多人持有“西学中源”的观念,但之后人们开始觉得中国的“西学中源”是没有道理的,认为什么都是西方的,中国自己什么都没有,一概否定中国文化,认为中国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什么都不如西方。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考据与科学——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艾尔曼教授》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熙帝倡导学习推广西学方面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评价甲午中日战争前后“西学中源”说的地位及作用。
2019-02-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明朝末年,朱舜水多次谢绝朝廷诏征,不与奸党相为朋比。清兵南下制造屠城血蒙朱舜水毅然出山,投身到教亡复国斗争中,抗清失败后、朱舜水誓死不剃发、不食清禄东渡日本,在水户等地讲学授徒,将中国的思想文化介绍给日本学者。朱舜水对明朝天亡作出深刻的反省,他批评“近世科+举之法我弊,,以八股为文章非文章也,志在利禄,不过籍此干进,非真学问也。”认为“敬教劝学,建国之大业;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他揭露理学末流的空疏弊端,痛斥空谈性命等脱离实际的学问,指出传统儒学的圣贤之道其核心在于关注社会人生,切近人伦日用,重在有功于世,针对日本上层人士出现了崇尚脱离实际、空谈佛理的倾向,提出巨儒鸿士应以康济时艰为己任,他对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非常重视且颇有研究,并将中国先进的农业、医药、工程建筑、手工工艺等传授给日本民众。朱舜水在日本讲学期间,以自己的学识和人品感化了无数民众,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梁启超评价“日本人对于他,‘如七十子之服孔子’”。

——摘编自高文汉《朱舜水的思想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舜水思想所蕴含的时代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舜水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创者,也是最早由封建地主官僚转化为洋务派的人物。曾国藩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他早年追随唐鉴、倭仁、吴廷栋等人讲习理学。湖湘文化的一个特色就是“留心经济之学”,曾国藩深受影响,注重经世致用……为此,曾国藩一面讲求理学,修身养性;另一方面讲求经世之学,充分学习王夫之、魏源等的著作,以丰富自己的经世思想。曾国藩面对现实,不囿于理学的空谈,十分重视经世致用,以解决封建统治面临的种种困难……曾国藩以书生操杀人之业,成为那个时代最残酷的刽子手,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当然最后以曾国藩的胜利而告终,他因此成为汉族地主中出类拔萃之辈,而清王朝这个本该灭亡的朝廷因他又苟延残喘了半个世纪。因此对曾国藩的评价褒贬不一,《清史搞》称赞他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章太炎曾说他“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范文澜先生称其为“汉奸刽子手”。

——摘编自宋德会《曾国藩与洋务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学研究者对曾国藩评价褒贬不一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1681年,康熙帝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帝决定攻台。1683年6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

——摘编自施伟青《施琅将军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受到清政府重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施琅的主要功绩及其历史意义。

2017-04-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作出了不同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的含义,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注:儒,柔也,术士之称。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孔子起初就是主持丧葬礼仪的儒士,但是孔子有感于“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这样,儒就不仅仅是一种主持礼仪的职业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儒”的演变过程。并指出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怎样的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
材料三   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几位皇帝作了很有趣的打分评价(见下表)。

资质
本性
体格
教育
责任感
统驭
应变
私生活
机遇
得分
名次
康熙









117
1
雍正









107
3
乾隆









110
2
咸丰









93
5
光绪









87
6

(3)康熙帝在“本性”方面的得分为“上等”,尊重各民族文化就是其表现之一。请列举两个具体事例。
2014-07-08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