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康熙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康熙“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漠北蒙古),使之防备朔方(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以下能体现上述材料观点的有
①组织雅克萨之战②崇尚儒家文化、恢复科举③尊重喇嘛教④多伦会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2 . 当老师为学生归纳康熙继位面临的形势时,不应列出
A.鏊拜专横跋扈,结党聚敛B.沙俄侵入黑龙江地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坚持抗清D.三藩叛乱祸及中原
3 .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A.缓和了边界地区的紧张形势
B.中俄之间可以合法通商
C.中方收回了尼布楚等地的主权
D.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中国领土
5 .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和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深远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B.确保社会安定C.打击外敌入侵D.体现皇帝权威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在国内和对外的斗争都为中国历史写下了有声有色和值得珍视的篇页……但康熙未敢使中国越过封建国家雷池一步,始终没有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原因何在?关键不在个人的意志和才能,而在社会条件。

——刘大年《论康熙帝》

材料二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请回答:

(1)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值得珍视的篇页”。任举三例。

(2)分析材料一中导致康熙历史局限性的社会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说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坚持“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用信义、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同一家。

(1)秦始皇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作出了哪些贡献?

(2)唐太宗是怎样“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处理与西藏(当时称吐蕃)之间的关系的?这一政策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起在到什么作用?

(3)康熙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西藏和蒙古采取哪些措施?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A.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B.是清朝军事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
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D.收回了尼布楚等地主权
9 . 据史载:当满洲入主中原时,明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抗击荷兰,并收复台湾;郑经经营台湾大有发展,后参与三藩之乱;郑克塽遣使诸军前请降,台陆统一。对以上四人所为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
②郑成功维护了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
③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
④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 . 唐太宗统治时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
B.民族政策开明
C.尊重少数民族地区
D.中原文化远播少数民族地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