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拿破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使罗马法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

——摘编自邓慧、袁古洁《理性法典化运动背景之探讨及其借鉴》

材料二   《法国民法典》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人们可以在不违反法律与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情况下,自由订立契约,创建自己期望的各种民事关系。《法国民法典》制定之前,法国南部、北部地区分受罗马法和习惯法的影响,存在因经济社会规则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而引起的各种矛盾。《法国民法典》的施行结束了这种规则割据、冲突的局面,实现了法国境内经济社会生活基本准则的统一。这部法典传到世界各地,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

——摘编自王静《法国民法典的制定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法国民法典》诞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法国民法典》的积极意义。
2 . 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19-01-30更新 | 2299次组卷 | 13卷引用: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十年(2012-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雾月政变后,拿破仑任命四位法学家组成委员会,着手起草《民法典》。经过法学家夜以继日的劳作,四个月内完成《民法典》草案。拿破仑熟悉古罗马法典,他洞悉人性,思维缜密,时常就草案提出精辟独到的意见。在18个月的时间里,拿破仑以高度责任感和务实态度主持了35次会议,对法典草案进行了逐条审议。法典草案经过参政院的仔细审查,又提交各法院以广泛征求意见。18033月,立法院通过法典。1804321日,经议会表决通过及拿破仑签署,这部法国《民法典》正式付诸实施。拿破仑以武力征服过许多国家,把他的法典带给那些国家,使当地人民摆脱封建桎梏,对那些国家后来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不仅崇尚并保障公民的权益,而且为人类走向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陈良《拿破仑的荣耀——法国<民法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民法典》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民法典》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雨果认为拿破仑未占天时地利(雨后地面太湿,炮队行动滞后,法军“出于意科”跃进“奥安的凹路”。而伤亡惨重成为转折点)……三分之一的军队由格鲁希元帅率领追歼不知逃到哪里的普军,最后听到战场炮声依然选择墨守命令未回来支援.……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材料二   拿破仑的失败意味着他的法国大革命帝国和之前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理念输给了国家主义。200年后的今天,泛欧洲的理念越来越流行,但仍然存在许多反对者。

——中国学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滑铁卢故役的影响。
2021-12-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外许多历史人物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争取民族独立和推动社会进步,贡献献了自己的智慧,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经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五 布达拉宫 图六 步辇图


图七 康熙像

材料二拿破仑尽管在政治上实行个人集权并恢复帝制,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但他试图完成革命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初,革命的领袖们曾宣布他们的理想是推翻全欧洲的专制政体,扫除额外特权,普及共和体制,然而这一想只是在拿破仑手中,严格地说,是在他的武力征服中,开始输出到欧洲其他国家。

一一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编自甘地《印度自治》


(1)拉萨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有力佐证请选择阐述:①写出材料一中图六所示作的名称,并释其描绘的历史事件与图五唐式宫殿(布达拉宫)兴建的关系。或②用一句话概括康熙的贡献,并列举康帝处理与蒙藏关系的重大战和举措各一例,
(2)根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最终“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的原因,并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如何“完成革命”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甘地认为英国在印度修建铁路的影响及所持立场。
2021-02-0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拿破仑事略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10岁,接受法国教育。

15岁,进入炮兵学校学习指挥。

16岁,以少尉衔毕业,成绩平平。

24岁,参加收复土伦堡战役,显露其军事才能,晋升为准将军衔炮兵副司令官。后晋升为少将。

26岁,1795年10月,在巴黎平定保王党人的暴乱,晋升为陆军中将、巴黎卫戍司令。一夜之间,穷困潦倒的拿破仑成为军界和政界无人不晓的大人物。

27岁,越过阿尔卑斯山,挥师意大利,打败反法同盟国家奥地利。

29岁,1798年5月,远征埃及打击英国势力。不久法国陷于第二次“反法同盟”国家重重包围之中。后晋升为元帅。

30岁,1799年8月,擅离职守,非法潜回国内。10月到达巴黎,暗中组织夺权,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共和历雾月18日),任首席执政官,攫取政权。

35岁,1804年3月,颁布《拿破仑法典》,强迫元老院封他为帝,令教皇为其加冕,即皇帝位,建立第一帝国。

36岁,1805年5月底,成为意大利国王。大败联军,赢得奥斯特里茨大捷。

39岁,1808年,侵入西班牙,占其国都马德里。

43岁,1812年,远征俄国大败而归。

44岁,1813年,在莱比锡战役中失败,拿破仑帝国开始瓦解。

45岁,1814年,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厄尔巴岛,拿破仑帝国覆亡。

46岁,1815年,率一队卫士渡海,沿途兵不血刃,再次返回巴黎,建立“百日王朝”,遭遇滑铁卢,退位后被囚于大西洋圣赫勒拿岛。

52岁,1821年,在该岛病逝。

——依据岳麓版选修四《第9课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整理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拿破仑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的原因。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拿破仑的认识。
2021-07-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暨新高三适应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自由主义主要也是一种资产阶级运动。《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同法国革命者所采取的所有宪法一样,强调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拿破仑那部已被证明是最持久、最有影响的著名法典,明确禁止组织工会和进行罢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极度暴烈。这是不妥协的必然结果,国王和贵族首先不妥协,接着所有的派别都不妥协。但法国大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它没有能建立起新制度,也就是没有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从1789年到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也就是19世纪70年代中叶,将近90年的时间里,法国政局动荡,出现过三个共和国、两个帝国、两个王国,可是到第三共和国形成时,法国人终于学会妥协了,而到了这个时候,政局也就稳定下来,大革命所追求的共和制度终于确定下来,但那是各个派别妥协的结果。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律文件的共同原则。结合所学,从经济和法制角度说明拿破仑对法国的改造体现了“法国自由主义主要也是一种资产阶级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70年代中叶法国共和制度“终于确定下来”的原因,并指出当时法国两个主要政治派别妥协的集中表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拿破仑更多地被介绍到中国。以下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拿破仑的评述。

梁启超革命派
拿破仑的功绩赞扬拿破仑是“旷代英雄”、“盖世怪杰”,将自由空气播洒于欧洲,“在法国境外到处破坏各种封建形式”。认为拿破仑是“革命之健儿,建国之豪杰”。“今试无懔悍无前之法民,则拿破仑何如矣。”“法之革命:法之民气为之也。”
拿破仑政权的性质拿破仑“实为开明专制之模范”。“所谓开明专制时代者,其君以植民权为目的。……如拿破仑之于法是也。”拿破仑时代是“民权伸张之时代”。
拿破仑战争的失败原因除了欧洲各国的干涉之外,主要是拿破仑时代,民族国家的独立与统一是历史的潮流,而拿破仑“与时势逆行”。认为是“各国之干涉”所致。因为拿破仑战争“欲以传播革命民主主义于全欧”,所以“欧洲诸国之攻法也,……思合力以复王政”。

   ——摘自张齐政《辛亥革命前中国思想界对拿破仑的评价》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和革命派评述拿破仑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述评述对历史人物评说的借鉴之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1年,当俄国诗人普希金得知拿破仑去世后,写下了一首长诗《拿破仑》:

……

赞扬吧!他给俄罗斯的人民,指出了崇高的命运;

在幽暗的流放里,他死了,却把永远的自由遗给世人。

——摘编自李宏图、郑春生、何品《拿破仑帝国·前言》

材料二   无论是1802年的《亚眠条约》,还是1807年的《提尔西特和约》,都基本承认了法国业已夺取的领土和享有的优势。但拿破仑欲壑难填,他不仅要牢牢地占有“自然疆界”,还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他不满足于做法国的第一执政,而要做与中世纪查理大帝相媲美的“皇帝”。……他不断打击和削弱奥地利和普鲁士,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受法国控制的莱茵联盟。他不断收紧“大陆政策”的绳索,不仅激起了伊比利亚半岛人民的起义,也使得沙皇亚历山大与之分道扬镳。……当他在俄罗斯铩羽而归、帝国已分崩离析之际,他仍拒绝梅特涅的条件。所有这一切,不仅将更多的国家推向了法国的对立面,也最终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入侵对俄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帝国灭亡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进入民国,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更加多元化。报刊、著作中拿破仑名字出现的频率不断提升。据笔者初步统计,民国出版的有关拿破仑的论著有十余部,在报刊上刊载的以拿破仑为标题的文章达250余篇。这个数量超越了国人对本国历史人物的追捧。尽管由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拿破仑作为民族精神的建构主体一度遭到质疑,但是随着民族主义的勃兴和抗日战争爆发后救亡意识的高涨,拿破仑形象所引发的政治效果,成为凝聚时代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表达了国人反抗国家遭受屈辱的诉求,成为激发爱国热情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赵少峰《拿破仑形象在中国的塑造与传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拿破仑形象受到质疑和肯定的原因。
(2)据材料指出拿破仑形象在民国时期“塑造与传衍”所体现的时代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应秉持的方法。
2021-03-28更新 | 333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