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4年,孙中山说:“农民之生活愈趋愈苦,城市无容身之地,乡村无养身之地,中国不革命,农民实无机会。”“中国实业之发展,须待革命之成功。工人当参加革命,以促革命成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强调当时民众生活的艰辛B.建立工人农民联盟政权
C.对三民主义思想重新阐释D.增强反帝反封建的力量
2022-01-20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敢披沥肝胆为国民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摘自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今日中国,正是万国虎视眈眈的时候,如果革命家自己相争,四分五裂,岂不是自亡其国?

——摘自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会讲话

材料二   北洋时期是一个中国王朝政治解体走向宪政民主国家的过渡时代,那时的中国开始尝试民主,经济飞速发展,民主和科学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清华和北大的学术自由,也是在北洋政府时期奠定的,正是基于北洋政府的宽容和人性,北大和清华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学术自由,培养和聚集了一大批民族精英。

——陈钦《北洋大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国家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北洋时期的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厘定制定各种考试制度,以数选举制度之贫。”在制订《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鲜明地提出:“凡候选及任命官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领经中央考试论定资格者方可。”由此可见,孙中山
A.将文官选拔制度推行到了全国B.延续了科举考试制度传统
C.建立了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D.形成了近代文官选任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与保皇党进行论战时,孙中山针对保皇党成员将形容汤武革命的“天下归心”也用来形容华盛顿(称“十三州人民归心也”),明确予以批驳,华盛顿“为十三州国民之一分子,虽职有等差而分皆平等,同心-致以赴公义,固无所谓谁归心于谁也”。孙中山的批驳
A.强调了古今革命具有相通性B.意在论证反清民族革命的合理性
C.体现了其民权主义的精神内涵D.说明美国独立战争缺乏群众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