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0 道试题
1 .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入选。截至2019年底,“南海I号”考古发掘项目共发掘文物近18万件套,发掘提取的文物种类丰富,主要有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等,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由此可见
A.考古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研究方法B.考古发现必须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C.考古工作有助于找寻证据,重现往昔历史D.考古发现必定是真实可靠的
2020-09-30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1史料与考证
2 . 考古发掘显示,秦朝的阿房宫只是没有建成的“半拉子”工程,这印证了司马迁在《史记》有关“阿房宫未成”的记载。这说明
A.《史记》记载的历史完全可信B.考古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
C.历史文献对考古具有指导作用D.考古发现有助于印证历史记述
3 . 围绕一战的战争责任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20世纪20年代,德国史学家普遍认为战争的责任并不全在德国,协约国也应负其责。近年来有史学家指出,德皇威廉二世的骄矜狂悖及错乱无常的外交政策应承担起一战的主要责任。上述争议
A.均揭示了一战的本质B.说明时代需求影响史学研究结论
C.真实还原了历史真相D.使德国战争责任问题愈加的明确
2020-09-21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难点03 历史解释与评价-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4 .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说,论证“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的论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国语》中“宗庙之牺,为吠亩之勤”的记载
B.春秋时期孔子的一个著名弟子冉耕,字伯牛
C.考古出土的春秋时期大量铁犁等生产工具
D.史家刘兴林《牛耕起源与早期牛耕》中的论点
2020-09-17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姜义华在《史学导论》一书中说:历史认识本质上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是历史认识的主体人(包括历史学家、社会精英层与全体社会成员等不同层次)和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实际(包括个别的历史事实、完整的历史过程、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不同层次)经由中间介质历史资料(包括文献、文物、传说、现实生活中孕育的历史因素等不同方面)在社会实践及历史研究科学实践基础上能动的统一。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中间介质历史资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
B.历史认识受认识主体人主观意识的影响
C.客体的历史是真实的,但呈现客体的历史史料不一定真实可信
D.历史认识是认识的主体人根据史料真实还原客体历史实际的过程
2020-09-04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难点03 历史解释与评价-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6 . 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以下各项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   ②《凡尔赛条约》原件   ③《二战史》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
2020-08-27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史学素养选择题题型01史料-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2020·浙江·零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氢”这是司马迁在《史记.陈沙世家》中关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原因的记述。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的竹简中,发现对当朝大秦律例却有这么一段记载:“如果没有按期抵达,失期3到5日,则会受到训斥:若是6到10日则会受到罚款:铠甲一副:如果途中遇到突发状况,例如天气等影响,可以免除责罚。”为此,有学者对司马迁的相关记述提出了质疑。这说明
A.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B.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
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D.历史事实的考辨,只有通过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才有效
2020-08-27更新 | 5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2论从史出与孤证不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A.春秋五霸古书中有不同说法
B.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北上争霸
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代表新贵族崛起
D.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某位西方学者在英国(泰晤士报)撰写的关于《马可·波罗行纪》的评论(部分)
评论1把中国多姿的景象描绘为灰茫茫的—片,对蒙古皇帝的家谱说得混希不清
评论2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汉字及印刷术等没有在书中提到
评论3许多中国地名用的多是波斯叫法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一项是马可·波罗
A.对中国传统文明一概不知B.到过中国尚无定论,需要考证
C.曾在波斯停留过一段时间D.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西传
10 . 关于宋太祖之死和宋太宗继位历史上存在不同说法。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宋太宗当晚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难脱弑兄之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认为在太祖时太后杜氏死前,已立下约定,太祖百年之后由其弟光义继位,并不存在谋权篡位。据此可知
A.历史事实扑朔迷离,单一史料难以确认真伪B.《续资治通鉴长编》为名家所著,更科学可信
C.历史解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主观认识D.历史记载受个人倾向影响,历史真相具有不可知性
2020-07-12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难点03 历史解释与评价-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