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明清商帮,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体现一种文化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今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

——摘编自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皖南古村落,地处安徽南部的山岭川谷崎岖之中,与山有着浓浓的情怀,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但皖南古村落同样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水有着不解之缘……正是由于皖南古村落聚居环境的独特性,其水景观也呈现独有的特征。

——摘编自朱姝莹、陈永生《皖南古村落水景观特征分析》

材料三 当时在某些生产部门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新型的劳资关系。不少徽商恰恰成为新生产关系中“资”的一方……徽商崛起后,竭力扭转“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明代初期对商人在服饰、住房、交往、子女参加科举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限制规定,决不允许突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等级限制又是在长三角首先被徽商冲破……明后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人们纷纷冲破封建礼法的等级限制,享受他们原来所不能享受的生活。徽商对这股奢侈之风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选自王世华《明清徽商是长三角兴起的重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概括产生于“新安”地区的商帮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皖南古村落的择地特点,并分析皖南古村落所体现的深刻文化内涵。
(3)有学者认为,“明清商帮是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助推器”。针对这一观点,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明清商帮对中国近世社会转型起到推动作用;②明清商帮对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作用有限。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其中一个进行阐述。
2020·浙江·模拟预测
2 . 带着古人智慧的史料信息经过解读和学习,有助于较好地解决现实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长城的认识到底有多少呢?关于长城的东端起点,过去有一个误会,认为是山海关。关于长城的功用,一直被认为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关于长城是由谁修建的,过去认为长城是汉民族用于防御其他少数民族的,这实属又一个误会。

——据罗哲文《古迹》等

材料二 明后期长城沿线和平互市的民族贸易市场普遍兴起。至明末,“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中原”,“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汉唐以来所未有也。”这是时人的权威性评价。儒家经典、佛教教义传入蒙古,俺答汗(注:蒙古部落首领)“以大明律绳其下”。书写清代中国北部统一的历史,不得不以蒙汉互市的历史当作背景。

——余同元《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

材料三 “康熙不修长城”是流传较广的观念,依据之一是 1687 年噶尔丹进攻喀尔喀,康熙将喀尔喀民众安置在科尔沁放牧。1691 年康熙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有学者误以为康熙一朝不曾修建长城,又因康熙在清朝的重要地位,推理清朝不需要也没修长城。不能苛责所有学者都对史料进行条分缕析和细致搜集,但对此观念的过度解读来自对已知史料的误读则是需要留意的。认为明之后不再修建长城,深层原因有:认同长城是军事防御体系,但又以热武器出现并强大认为长城不需修建;受长城是农耕民族防御游牧民族而修建偏颇观念的影响,为了避开复杂的情况往往省略特殊情况。长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象征。越能清晰地分析和判断事件发生的背景,便能更好地学习历史经验;越能清晰地分辨似是而非的观念,便越能保证研究成果的正确程度。

——据黄益《“康熙不修长城”观念的检讨与反思》整理


(1)结合所学,对材料一中罗哲文先生说的“三大历史误会”予以解释。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概述明朝在长城沿线的治理措施及其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我朝施恩于喀尔喀”的表现及康熙“在清朝的重要地位”。②以“康熙不修长城”观念为例,谈谈历史研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2020-07-07更新 | 29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拥山抱水,气象万千。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颐和园的“中国传统造园”手法表现为
①以园外数十里的西山群峰为背景
②将玉泉山的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之中
③用整块巨石雕刻成一艘白色石舫
④以西堤的柳色消除园子的西部界限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1-06-07更新 | 40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4 . 有着高超建筑艺术水平的布达拉宫,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达拉宫,不仅以建筑的成就而著称,它还以辉煌的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而闻名。宫内拥有大量雕塑、壁画……特别是精刻藏文大藏经、金字缮写的甘珠尔,天竺等地的贝叶经,均是稀世之宝。

据记载,仅修建红宫,就动员了将近 7000 名技术工匠和乌拉差役参加劳动。清朝廷还特派汉族技术工匠进藏参与施工。

——摘自《西藏风物志》

材料二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的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布达拉宫也是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唐语等《布达拉宫建筑初探》

材料三


在18 世纪上半期开始保护西藏以后,充当西藏与中国之间缓冲剂作用的土司的存在价值明显降低。1723 年,清朝废除丽江的(原有制度),由中央派去的官员管理当地……此后,云南与西藏之间的贸易发展超乎以前。这也是盛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被称作茶马古道的贸易之路上,每一处交通要道都有藏族经营的旅馆,装满货物的马帮来回穿梭。

——摘编自上田信著的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明清时代·海与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2)围绕对布达拉宫建筑特色和悠久历史的认识,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史实,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阐述:①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②布达拉宫是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3)指出材料三中“清朝废除丽江的(原有制度)”后实行的措施及大规模实行这一措施的皇帝。 新中国成立后,在青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概述这一制度实施的背景。
2020-07-07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附中2020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颐和园承载着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颐和园俯瞰图(局部)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喜欢看戏。乾隆皇帝还化妆上台,并将徽戏引入宫廷。道光皇帝自称“唱戏人的儿子”,还奖励汉戏艺人。慈禧虽然治国无能,但于京剧则可谓行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慈禧花巨资修建德和园大戏楼就不难理解了,这里见证了晚清京剧的发展,被喻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摇篮”。

——据李长建《颐和园戏楼探秘》整理


(1)指出材料一A处建筑的名称,并从空间的角度分析该处宜居的优势。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颐和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京剧形成的过程。
2019-09-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仿真模拟卷九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徽坦(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感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紫禁城规模宏大,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随着清王朝的灭亡,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并通电全国,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放的第一天,人们以争先一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及其宝藏为快,北京市内万人空巷,交通为之堵塞,此亦成为当天各大报纸的重大新闻。

——郎红阳等《文物建筑中的建筑创作》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紫禁城建筑中所体现的文化理念。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转变的历史背景。
2019-02-2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7 . 【加试题】颐和园是举世闻名的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造园”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颐和园东宫门外下面建一小型发电厂,称“颐和园电灯公所”,供给颐和园电灯照明。该所与城内“西苑电灯公所”同为北京较早的发电设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颐和园电灯公所两套发电机组及电灯设备均被毁坏。1902年,清政府筹银重修西苑与颐和园两处电力设施。

材料二①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②互相借资;③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

——摘编自(明朝)计成《园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颐和园发电设施建成的背景,并指出“颐和园电灯公所”“西苑电灯公所”及其电力设施变迁的历史意义。
(2)颐和园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造园思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更侧重于分析哪种观点?若侧重分析①请从“随基势高下”予以说明;若侧重分析②请从“互相借资”予以说明;若侧重分析③请从“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予以说明。
2019-03-08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01
2024·山东泰安·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图1、图2、图3是中国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古建筑遗产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建筑遗产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2024-03-12更新 | 27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建筑是在商周已初步形成的某些重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秦汉的统一促进了中原与吴楚建筑文化的交流,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秦汉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礼制建筑)和陵墓为主,到汉末,又出现了佛教建筑。都城规划由西周的规矩对称,经春秋战国向自由格局转变,又逐渐回归于规整,到汉末以曹操的邺城为标志,已完成了这一过程。宫殿官苑,规模巨大。祭祀建筑是汉代的重要建筑类型,其主体仍为春秋战国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呈团块状,取十字轴线对称组合,尺度巨大,形象突出,追求象征含义。

——摘编自朱丹、朱小平《中国建筑艺术简史》

材料二   古罗马建筑,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神庙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罗马最古老的建筑均属于宗教建筑。供奉朱庇特、朱诺和密涅瓦的神庙就建在奥林匹亚山上。它继承了罗马人祖先——埃特鲁斯坎人的建筑和装饰传统。同时开始借鉴希腊人的建筑风格。最能展现帝国风采的莫过于罗马的神殿和议会大厅。罗马帝国作为当时已知西方世界的统治者,为了彰显其帝国的威武和庄严,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神殿,其规模和豪华程度都是同时代其他地区的建筑无法比拟的。为了凸显帝国的物产丰盈,统治者大量征集各地的建筑材料,来修建神庙,以体现统治者对神的敬仰。神庙大多是轴对称建筑,依照主轴中心线修建,两边对称,给人以不可侵犯的感觉。

——摘编自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先秦到汉末中国建筑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罗马建筑的特点并分析罗马在建筑领域成就斐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一国建筑特色的因素。
10 . 长城位置受自然条件、民族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图3


图4


(1)根据图1、图2,指出导致长城位置发生变化的时代因素。
(2)根据图2、图3,说明汉长城位置变化趋势的意义。
(3)根据图2、图3、图4,指出明长城位置的变化,根据图4及中国古代气温变化图指出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视角看待长城位置的变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