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石碑上的历史。

材料一   目前发现的刻于吐蕃时期的石碑包括桑耶寺碑、唐蕃会盟碑、丽江格子墓碑等。总体来看,石碑主要是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常任侠在研究唐蕃会盟碑时认为:“其颇类柱体,碑上有盖,簷阁四出,其式殆为唐代经幢的变形,非汉以前立碑的古遗制”。碑帽形制中盝顶和庑殿顶的形制应是受中原地区的影响。碑座中的仰覆莲座属于明显的佛教元素。碑体上的日月图案有吐蕃文化的自身因素,属于西藏地区原始信仰的一部分,在其后期的发展中带有波斯风格。而飞天图案、大象图案明显受到印度、尼泊尔文化的影响。碑文以盟书誓文、纪功述德为主,也有祭祀、颁赏、会盟以及纯宗教内容的刻文造像,还有个别以纪事为内容的碑刻,这有别于中原地区碑文内容和叙述方式。

——摘编自卢素文《吐蕃石碑形制及装饰图案研究》

材料二   有关罗塞塔石碑的学术年表

时间事件
公元前196为纪念古埃及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用象形文、古埃及草书、古希腊文三种文本,刻下了拖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
1799拿破仑入侵埃及,残破的石碑被发现。随行学者立刻断定这是重要的文物。
1801英国在尼罗河河口海战中打败法国,法国交出一切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包括罗塞塔石碑。
1802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成立,罗塞塔石碑作为镇馆之宝展出。
1822法国学者商博良根据石碑上的古希腊文释读成功古埃及象形文字,开启近代“埃及学”的正式篇章,成为研究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1917由于一战的扩大,罗塞塔石碑被转移保护,直至两年后回归大英博物馆。
1993埃及考古学家札希·哈瓦斯博士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但大英博物馆并未归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吐蕃石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塞塔石碑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塞塔石碑的保护与开发在近代碰到怎样的挑战?
(3)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近现代以来国际社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努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辽宁营口熊岳古城附近,不仅有汉代城址、汉代古墓群、望儿山砖塔等遗址,还有望儿山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熊岳城外海滨渔村里有位中年丧夫的妇女,她以织网为业,把独子抚养长大,供其读书,后变卖家当,让儿子由海路乘船进京赶考,而她的儿子一去,从此就杳无音信。她思儿心切,天天站在小山上,盼望儿子归来,在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晕倒在山顶上,再也没有起来。不久,在她倒下的地方出现了一块酷似母亲头质的黑石。明朝时,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总母,在山顶上建造了一座藏式砖塔,恰似一位面向茫茫大海的老人。

另有传说称,她的儿子刚出海就遇到风暴,侥幸为郑成功所救,后来随之一起收复了台湾。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母亲的思念愈发强烈,日日站在海边的山崖上,对着北方呼喊,传说这就是台湾岛上“望母山”(亦称“望母崖”)的由来。

——摘编自许海家《满载总母情的望儿山》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望儿山传说中有关中国古代社会的有效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2022-03-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诊断性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