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这种文化遗产对凝聚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摘编自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请写明申报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称,并阐述申报理由。(要求:申报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5-17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夺冠试题(二)历史试题
2 . 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D.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2021-01-19更新 | 213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最初只是民间小调,后经戏曲名家魏良辅吸收其他声腔优点,又借鉴了北区的演唱方法,创造出了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曲。材料表明戏曲的发展
A.在交流中实现了创新
B.适应了不同阶层要求
C.需知名人物发扬光大
D.离不开地域间的融合
4 . 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A.可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2019-05-13更新 | 730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长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