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样地之一,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下列关于苏州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州是秦代会稽郡的郡治所在          ②在这里诞生的昆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③甲午战后苏州被迫开放为商埠          ④《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苏州的市井风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这是第一部昆腔剧本,它将传奇文学和昆山腔及表演艺术糅合在一起呈现于舞台,使得昆山腔的文化影响力大增,成为与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并称的四大声腔”。对这部剧本的解读错误的是
①名为《牡丹亭》   ②描写了吴越争霸之事
③创作者是魏良辅   ④产生于明代万历年间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
2022-02-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12月份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3 .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下列与其特征不相符的是
A.昆腔吐字抑扬顿挫,启口轻圆,收口纯细
B.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
C.角色包括生旦净末丑,演员按角色进行分工
D.戏剧结构为“合—离—合,双线平行”
2022-01-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暨首考模拟历史试题
4 .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与以下四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A.昆曲B.京剧C.元杂剧D.明传奇
2022-01-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致远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60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时期,但到民国初年几乎成为“绝唱”。新中国成立后才又焕发新生,中国改革开放后被列为世界遗产,它属于
A.自然遗产B.文化遗产
C.文化景观D.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6 . 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D.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2021-01-19更新 | 213次组卷 | 42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卷
7 . 在昆剧的形成过程中,“昆山腔”的改造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对昆腔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和创新。下列各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说法的是
①在曲调演唱上,创造了把唱腔研磨得极其精致细腻的“水磨腔”
②在曲调运用上,使昆曲具备“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
③在乐器伴奏上,在管乐伴奏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三弦等弦乐伴奏
④在演出形式上,设计了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之为“折子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12-27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12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人物对昆曲的形成、发展有重大贡献。有关这些贡献,表述正确的是
A.元朝的顾坚改进北方戏文,形成后来的昆山腔
B.明朝梁辰鱼改革的昆腔奠定了昆曲的灵魂
C.魏良辅革新后的声腔被时人称为“官腔”
D.梁辰鱼创作了《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
9 . 艺术往往因兼收并蓄而充满活力。下列各项中,具有这一鲜明特征的是
①楚辞 ②京剧 ③昆曲 ④元杂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9-10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1届高三9月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叶圣陶在《昆曲》中提到“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作者意在强调
A.戏词追求典雅深奥B.内容应贴近百姓生活
C.用现代的方式演绎D.昆曲为士大夫服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