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16世纪,东西方分别以中国和英国为代表,诞生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两位剧作大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年)的戏到作品,以《牡丹亭》最为著名。400年前的明万历年间,正是昆曲发展的黄金时代,因此该剧立刻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现在《牡丹亭》的观众大部分是年轻人,许多人百看不厌,这说明其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汤显祖正是通过一个女性对生命和自由的追求,更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

2005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首演,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它为昆曲表演艺术开创了新纪元。

——根据凤凰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人教版《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理

材料二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400年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分别离世。他们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同龄人,但又处于两个“平行空间”,山迢水遥。彼此不闻。“交换名片”走在400年后。2016年,中英两国决定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举办了一场名为“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大型世界巡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员随笔:《当莎士比亚遇上汤显祖》

材料三   汤显祖的剧作都是在闲暇时光而作……而莎士比亚作为职业剧作家,主要是为了票房收入,为了生存,有时甚至草草写出……汤显祖的剧作家的身份实际上是被后人确立的,因为直到清代汤显祖仍被称作是“填词大家”,并不认可他是剧作家……由此看来无论是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生平履历还是从他们一生所致力的主要事情来看,他们二人其实并没有多少可以类比的交集,除了表面的二人同一年去世和汤显祖也和莎士比亚一样写过剧作。

——摘编自邹元江《为什么汤显祖不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万历年间昆曲发展的主要表现。简析《牡丹亭》在现代让年轻人百看不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莎士比亚的代表性戏剧作品一部。简述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和贡献。
(3)有人把汤显祖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请选择一种观点,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阐述你的理由。
2 .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在梦中得到爱情,因对爱情的渴望而死,又因为爱情的追求而复生的少女杜丽娘的形象。其中扮演杜丽娘的演员按昆曲的脚色划分应是
A.生
B.旦
C.净
D.末
2019-05-1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3 .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外间茶园演戏,昆曲恒占全部戏码十之六七。人才鼎盛,唱法精严,技艺娴习,字眼正确,无处不引人入胜。即以方言不通之齐鲁各地人,变莫不提精会神,耸耳玩味。堂会则几乎全系昆曲,绝不闻乱弹之声。固一时好尚使然,亦奏演者努力猛进之所致也。

清朝时,皇帝不仅喜欢听昆曲,而且喜欢自己唱戏,紫禁城里的漱芳斋戏台就是专供乾隆皇帝唱戏用的。清时宫廷里建有许多戏台,规格最高的是三层大戏楼,除承德的清音阁外,故宫和颐和园各有一座大戏楼,并称为清代三大戏楼。

——曹心意《近百年来昆曲之消长》


(1)说出故宫和颐和园所在大戏楼的名称。依据材料归纳当时昆曲兴盛的原因。

材料二   清朝皇帝有一个制度,叫做“木兰秋狝”、“讲武绥远”,也就是每年都要到承德府的木兰去。这些地方的行宫里都有演昆曲的行头,砌末。皇帝看戏,随时可以演。有一个朝鲜的使臣参加了乾隆七十寿辰,在他写的《热河日记》里,记录了当时宫廷演戏的情景:“八月十三日,乃皇帝万寿节,前三日后三日,皆设戏,千官更赴阙侯驾,卯正入班听戏,未正罢出……立戏台于行宫东,楼阁皆重檐,高可建五丈旗,广容数万人。……每设一本,呈戏之人无虑数百,皆服锦绣之衣。”乾隆八旬万寿时,从扬州征调了“三庆”徽班入京,万寿盛典结束后,这个戏班留在了京城,成为以后京剧的开端。此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进京,合称“四大徽班”,所谓徽班,其实是以昆曲为主,其中四喜班列是唱昆曲为特色,而且徽班著名艺人大都也擅唱昆曲。

——陈均《昆曲的声与色》


(2)结合材料指出昆曲在当时所具有的政治和社会功能。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京剧与昆曲的关系。
2021-01-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被喻为“近代百戏之祖”的昆曲,在明朝中叶经过一批戏曲艺术家革新后,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在明嘉靖、隆庆年间,对昆腔革新有突出贡献的是
A.汤显祖B.梁辰鱼
C.顾坚D.魏良辅
5 . 下列对昆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魏良辅始创昆山腔,为昆曲塑造出灵魂
②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浣纱记》,将昆曲剧目率先推上戏曲舞台
③“闲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
④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是昆曲的致命弱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09-2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台州五校高三 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列人物对昆曲的形成、发展有重大贡献。有关这些贡献,表述正确的是
A.元朝的顾坚改进北方戏文,形成后来的昆山腔
B.明朝梁辰鱼改革的昆腔奠定了昆曲的灵魂
C.魏良辅革新后的声腔被时人称为“官腔”
D.梁辰鱼创作了《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
7 . 下面这种昆曲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被称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B.它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C.它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D.它是中国戏曲的“常青树”
2019-04-0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加试题】昆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等有关资料编写

材料二   (乾隆初)长安梨园称盛,管弦相应,远近不绝。子弟装饰备极靡丽,台榭辉煌。观者叠股倚肩,饮食若吸鲸填壑,而所好惟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

——(清)徐孝常为张坚《梦中缘》传奇所作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昆曲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昆曲为什么“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乾隆初北京人“所好惟秦声”“厌听吴骚”的原因。
9 . 下表是北京昆曲研习社部分年谱简编,下列关于其波折历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时间事件简编
1956年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政府补贴每月二百五十元
1964年北京昆曲研习社被迫中止,一律演唱现代戏
1980年北京昆曲研习社正式恢复,张允和当选为社长

A.该社的成立是对新中国成立后保护昆曲指示的响应B.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展开是该社被迫中止的主要原因
C.昆曲登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了该社得以恢复D.昆曲艺术本身过于高雅艰深导致该社发展历程波折
2020-10-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加试题】诸暨西路乱弹是明末清初南戏在传播中融入诸暨地方官话、民间俚曲等发展衍变形成的剧种,是全国诸多乱弹剧种的一个分支,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这个剧种音乐激越高亢,唱腔抒情悠扬,动作粗犷,而且演出不受场地限制,深受诸暨及邻县欢迎。据此和所学知识判断不正确的是
A.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B.广泛吸取京剧特点和表演艺术而形成
C.是属于昆曲以外的“花部”戏曲声腔
D.唱腔和表演具有浓厚的地域民情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