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自噬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线粒体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最重要的细胞器。辐射、毒素、自由基等会引起线粒体损伤。细胞色素C是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体,能提高线粒体对氧的利用。线粒体损伤后细胞色素C被释放,可诱发细胞凋亡,如图所示。线粒体损伤诱发的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自噬,严重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细胞色素C发挥传递电子的作用的场所是_____。线粒体损伤后,其外膜的通透性增强,细胞色素C被释放后与蛋白质A结合,蛋白质A催化ATP水解,使C-9酶发生_____(填“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以催化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引起细胞凋亡。
(2)受损线粒体代谢中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等自由基,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主要表现在_____(答出2点)。线粒体损伤后,细胞自噬作用增强,其生理意义是______
(3)线粒体对缺氧环境敏感,高海拔低氧环境会引起线粒体氧化应激平衡失调,为研究低氧环境下细胞的适应性功能改变,研究人员做了相关实验。将大鼠细胞分别用常氧(甲)、适度低氧(乙)和严重低氧(丙)处理24h后,三类细胞受损线粒体的自噬情况如图1所示;三类细胞经3-甲基腺嘌呤(自噬抑制剂)处理相同时间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情况如图2所示。
   
分析图1,给予_____处理后,细胞内线粒体自噬水平最高;综合以上信息,适度低氧处理能_____,以减缓细胞损伤,使细胞适应低氧的环境。
2 . 细胞内部生物膜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物质传递常常通过膜泡运输方式进行。如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到溶酶体,细胞分泌物的外排,都要通过过渡性小泡进行转运。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细胞通过自噬可以重复利用有用的物质,确保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下图表示一种常见的细胞自噬过程。

   

(1)由题中信息可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会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在自噬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溶酶体中的___________
(2)细胞内受损蛋白质可与热休克蛋白形成复合物,然后与位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在其作用下转入溶酶体腔进行降解。据硏究,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比正常细胞内的含量多,由此分析,癌细胞能在营养条件较为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图示过程显示了细胞内的不同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的紧密联系,这些生物膜的主要成分都是_______________
(4)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小泡之中,这些小泡能够精准的运输。为了确定参与小泡运输的基因(Sec基因),科学家筛选了两种酵母菌突变体,这两种突变体与正常酵母菌电镜照片差异如下:
酵母菌突变体与正常酵母菌电镜照片的差异
Sec12基因突变体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
Sec17基因突变体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
(提示:基因是DNA上的片段,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例如Sec12基因控制合成Sec12蛋白;基因突变体是指该酵母菌相关基因异常,不能指导合成正常的蛋白质。)
据此推测,Sec12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Sec17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内质网自噬是指内质网与核糖体脱离后形成包裹需降解的内质网和蛋白质等成分的双层膜囊泡即自噬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从而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以实现细胞代谢需求和细胞器的更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所指的细胞器是___,该结构的组成成分是______
(2)图中③所指的细胞器是______,该结构除了具有图示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的功能。
(3)营养缺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过程会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2023-12-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4 . 斑马鱼在面临“饥饿胁迫”时,仍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为探究斑马鱼对“饥饿胁迫”做出响应的调节机制,研究员对斑马鱼的成纤维细胞 (ZF4) 开展研究,如图4所示。其中,l~VI代表生理过程。

(1)虽然斑马鱼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应对“饥饿胁迫”的机制相似。根据已学知识,分析原因最可能是相关调控基因中     相似。
A.核苷酸种类B.脱氧核糖的连接方式
C.遗传信息D.磷酸与脱氧核糖的组合方式

(2)据图1分析,ZF4可能属于       
A.生殖细胞B.肌细胞
C.成体干细胞D.胚胎干细胞

(3)由受精卵最终发育成斑马鱼的过程中I代表的生理过程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
(4)饥饿处理0~48h,测得ZF4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细胞总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如表所示。据此推测,“饥饿胁迫”对细胞增殖过程最主要的影响是           

处理时间

所处时期

G1期(%)

S期(%)

G2+M期(%)

0h

71

18

11

12h

80

10

10

24h

83

8

9

48h

91

5

4

A.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B.促进纺锤体的形成
C.抑制DNA复制酶的合成D.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5)“饥饿胁迫”会激活斑马鱼ZF4的相关基因表达,据图1、2及已学知识分析,在IV和V中可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编号选填)

(6)图1中III是斑马鱼的细胞自噬过程,在atg12基因的调控下,能促进细胞自噬的活动,III中被分解的受损细胞结构是         
A.核糖体B.中心体C.线粒体D.溶酶体

(7)据图1推测,V所需的酶最可能是         
A.DNA甲基转移酶B.RNA聚合酶
C.切割RNA的核酸酶D.组蛋白修饰酶

(8)图1中经过VI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生理现象可能是            
A.细胞坏死B.细胞凋亡C.细胞衰老D.程序性死亡

(9)研究员探究斑马鱼响应“饥饿胁迫”的机制,对ZF4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开展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测,斑马鱼应对“饥饿胁(10) 研究员为探究斑马鱼响应迫”的机制可能是            
A.长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I为机体提供新的细胞
B.长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VI帮助机体“及时止损”
C.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III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原料
D.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V来降低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
2023-12-0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考试生物试题
5 . 斑马鱼在面临“饥饿胁迫”时,仍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为探究斑马鱼对“饥饿胁迫”做出响应的调节机制,研究员对斑马鱼的成纤维细胞(ZF4)开展研究,如图所示。其中,I~VI代表生理过程。

       

(1)虽然斑马鱼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应对“饥饿胁迫”的机制相似。根据已学知识,分析原因最可能是相关调控基因中______相似。(单选)
A.遗传信息
B.脱氧核糖的连接方式
C.核苷酸种类
D.磷酸与脱氧核糖组合方式

(2)据图分析,ZF4的特点有______。(多选)
A.能够增殖
B.具有其他细胞分化潜能
C.具有全能性
D.核质比大

(3)由受精卵最终发育成斑马鱼的过程中,I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实质是______
(4)饥饿处理0~48h,测得ZF4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细胞总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如表所示,据此推测,
所处时期
处理时间
G1期(%)S期(%)G2+M期(%)
0h711811
12h801010
24h8389
48h9154
“饥饿胁迫”对细胞增殖过程最主要的影响是______。(单选)
A.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
B.促进纺锤体的形成
C.抑制DNA复制酶的合成
D.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5) “饥饿胁迫”会激活斑马鱼ZF4的相关基因表达,据图及已学知识分析,在IV和VI中可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6)图中III是斑马鱼的细胞自噬过程,在atg/2基因的调控下,能促进细胞自噬的活动,从而分解自身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结构,图中与“细胞自噬”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单选)
A.核糖体B.中心体C.线粒体D.溶酶体

(7)细胞自噬过程体现生物膜的功能是______。(单选)
A.流动性B.信息交流C.选择透过性D.物质交换

(8)据图推测,V所需的酶最可能是______。(单选)
A.DNA甲基转移酶B.RNA聚合酶
C.切割RNA的核酸酶D.组蛋白修饰酶

(9)图中经过VI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生理现象可能是______。(多选)
A.细胞坏死B.细胞凋亡C.细胞衰老D.程序性死亡

(10)据图及所学知识推测,斑马鱼应对“饥饿胁迫”的机制可能是______。(多选)
A.长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I为机体提供新的细胞
B.长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VI帮助机体“及时止损”
C.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III生命活动提供所需原料
D.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V来降低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
6 . 自噬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非选择性地将细胞质成分(如核酸、蛋白质和细胞器)转运到溶酶体进行大量降解的过程,也作为一种选择性系统介导特定细胞器的清除。线粒体自噬是自噬系统靶向受损的线粒体并递送至溶酶体降解的过程,有助于维持多种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回答下列问题:
(1)每种蛋白质分子都有与功能相适应的独特结构,独特的结构取决于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__。若分泌蛋白形成过程折叠错误,则该过程首先发生在_______(细胞器);若蛋白质没有发生错误折叠,通常会被运输到_____(细胞器)中进行修饰加工。
(2)检测发现,溶酶体内的pH约为5,而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推测溶酶体能保持其低pH的机制可能是_________
(3)溶酶体破裂会引发细胞自溶现象,但含有的多种水解酶并没有将溶酶体的膜水解,原因是________(列举两点)。
(4)线粒体自噬的强弱与LC3蛋白含量成正比,与p62蛋白含量成反比。研究人员探究了细叶远志皂苷(TEN)对模型小鼠(AD)脑组织线粒体自噬的影响,结果如表。

组别

LC3蛋白含量

p62蛋白含量

正常对照组

0.892±0.036

0.954±0.017

(AD)模型组

1.182±0.093

1.260±0.013

TEN中剂量组

1.240±0.118

0.758±0.035

据表分析,TEN可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脑细胞中损伤线粒体的数量,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7 . 图1表示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亚显微结构(部分)示意图,图2为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__________(填标号)。
(2)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分子存在于图1中的___________(填标号)中。
(3)细胞自噬是细胞在溶酶体的参与下降解细胞自身物质的过程。由图2可知,细胞中由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形成双层膜的膜泡,并逐渐扩展,包裹待降解的线粒体然后形成自噬体,最终被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消化分解。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可能会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2表示了溶酶体的功能之一,除此之外,溶酶体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
8 .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下图为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错误折叠蛋白质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其中泛素是一种多肽,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请结合图示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吞噬泡来源于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具有_____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
(2)泛素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据图可推知泛素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通过图示过程对细胞内部结构和成分进行调控,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4)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2023-11-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人体内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 LDL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成 LDL-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下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切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将_______,该细胞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
(2)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物质,但血液中胆固醇含量_________时,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 LDL 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________方式运输进入细胞。
(3)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_________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4)研究表明,若抑制肝癌发展期大鼠的细胞自噬,其肿瘤的体积和数量都比没有抑制细胞自噬的对照组小,说明在肝癌发展期,细胞自噬会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结合图中自噬过程,推测其原因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10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选择性自噬的新机制
自噬是把细胞质中的物质运送到溶酶体中降解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与传统认识不同的是,自噬对被运输的货物可以有高度的选择性。自噬的选择性通过自噬受体实现。自噬受体特异地识别货物并将货物与组装自噬体的Atg8蛋白联系起来。内质网自噬是将内质网作为货物运送到溶酶体中的选择性自噬途径。环境和生理因素导致的内质网腔内未折叠蛋白的积累会造成内质网胁迫
研究人员以酵母为实验材料,发现Epr1在内质网胁迫诱发的内质网自噬中起自噬受体的作用。Epr1的不寻常之处在于,之前报道的内质网自噬受体都是嵌入内质网膜的蛋白,Epr1与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VAP相互作用,从而定位于内质网。实验证明,从而将Atg8与内质网膜联系起来。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内质网自噬过程中实现选择性的一种新分子机制,这些发现深化和拓展了对内质网自噬的理解。
(1)损伤的细胞器被细胞自身的膜包裹形成自噬体,它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 _____(特性)。
(2)推测Epr1不是嵌入内质网膜的蛋白的依据是:嵌入生物膜的蛋白一般都不是水溶性,而是脂溶性的,主要原因是生物膜是由 _____构成的基本支架。
(3)将下列三项对应选填入图,①处为 _____,②处为 _____,③处为 _____
   
A.EprlB.VAPC.Atg8
(4)研究人员用野生型和Epr1蛋白缺失的突变型酵母为材料,构建了青色荧光蛋白CFP(不能被溶酶体降解)与内质网特异性蛋白Ost4(能被溶酶体降解),在诱导内质网自噬的条件下,证明了“细胞依赖Epr1蛋白将部分内质网运送到溶酶体降解”,不符合实际的实验结果有 _____(多选)。
A.野生型溶酶体中有青色荧光
B.突变体溶酶体中无青色荧光
C.野生型中不能检测到独立的CFP
D.突变体中能检测到独立的CFP
E.野生型中能检测到Ost4﹣CFP蛋白复合体
F.突变体中检测不到Ost4﹣CFP蛋白复合体
2023-11-1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