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实验研究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健那绿染液对植物表皮细胞进行染色,可观察到线粒体呈蓝绿色
B.蛙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器、细胞壁,可用来制备细胞膜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用吡罗红染色细胞质呈红色
D.可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探究细胞膜的流动性
2020-12-20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重庆市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三)生物试题
2 .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核孔复合物是位于核孔上与核孔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物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该细胞代谢较弱
C.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其运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3 . 如图表示细胞凋亡的过程,其中酶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DNA形成DNA片段;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
C.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时,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酶Ⅰ能切割DNA分子而酶Ⅱ不能,表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2020-03-05更新 | 219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4 . 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图乙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
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2016-11-26更新 | 357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届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13-14高三·重庆·阶段练习
5 . 一项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叶绿体提供
B.“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D.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