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mRNA疫苗发挥作用面临着极大难点:其一,如何冲破细胞膜进入靶细胞;其二,进入靶细胞后,如何逃离TLR、NLRs受体的识别,以摆脱还未发挥作用就被降解的命运。为解决这两大难点,科学家常在外源合成的mRNA序列中引入修饰核苷酸5-甲基胞嘧啶(m5C),再用脂质纳米颗粒(LNP)将其包裹起来,经处理后免疫预防作用显著加强。部分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LNP的成分与细胞膜相似,其顺利进入靶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从LNP中释放且没有被降解的mRNA,可作为抗原与图中细胞n共同激活B细胞
C.mRNA疫苗经修饰后可逃离TLR7/8、TLR3、NLRs受体的识别,使免疫预防作用更强
D.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到机体内部,细胞m会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生物试题
2 .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负链RNA(不能作为翻译模板)包膜病毒。复制的病毒RNA与衣壳蛋白装配和释放时,宿主细胞表面会表达大量病毒的膜蛋白,含组氨酸标签(His-tag)的多肽的羟基活化后,可与细胞表面的病毒膜蛋白上的氨基发生反应,从而实现对病毒膜蛋白的标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病毒结构中含有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有机物
B.衣壳蛋白、膜蛋白的合成需RNA聚合酶、核糖体参与
C.His-tag标记过程中宿主细胞膜上发生了脱水缩合反应
D.病毒的释放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但不需要消耗能量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3 . 研究发现,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途径有组成型和调节型两种,前者不受外界信号刺激的调节,后者受外界信号刺激的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胰岛B细胞内始终有包裹成熟胰岛素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B.验证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两种途径时,各组都有胰岛素的分泌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既利用了膜的流动性,也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D.包裹胰岛素的囊泡膜能转化成细胞膜,说明两种膜的结构完全相同
2024-05-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区荣昌永荣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4 . 慢病毒载体可有效感染肝细胞、肿瘤细胞等多种细胞,目前已成为基因治疗领域最有前景的载体之一、如图为慢病毒包装及侵染过程,已知转移质粒携带目的基因,包装质粒携带慢病毒的结构基因和逆转录酶基因,包膜质粒携带糖蛋白基因。

(1)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慢病毒宿主细胞时通常需要加入_____;为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图中共转染肝细胞属于基因工程步骤中的_____
(3)电泳结果的差异主要_____(填“是”或“不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的。
(4)包膜质粒上的糖蛋白基因不能作为标记基因,其原因是_____
(5)线粒体受损会引起肝细胞死亡和肝衰竭,主要与缺乏能量供应有关。科研人员将线粒体与人工合成的蛋白质A混合并纯化形成复合物,将复合物通过静脉注射,靶向递送至活体大鼠的肝脏。关于上述研究,下列推测合理的有_____。
A.蛋白质A可能与肝细胞特异性识别有关
B.该复合物可提高肝细胞内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速率
C.口服该复合物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D.该复合物进入肝细胞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命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位科学家的细心、勤奋、坚持和对科学的热爱, 下列有关科学家们的事迹,叙述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辛格和尼克尔森认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因为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都是可以运动的
C.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发现F中白眼全是雄性,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D.达尔文认为适应来源于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 . 研究发现,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时,LC3-Ⅰ蛋白形成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科研人员选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训练一段时间后,检测大鼠腓肠肌细胞LC3-Ⅰ蛋白和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B.LC3-Ⅱ/LC3-Ⅰ比值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大
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线粒体
D.运动可以抑制大鼠腓肠肌细胞的线粒体自噬
7 . 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会损伤,使线粒体成为具有双层膜“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从而将线粒体分解,下列关于酵母菌线粒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的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几乎无色,可以采用适宜染色剂染色观察
D.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此时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乳酸和CO₂
2023-08-2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在水面滴加磷脂,然后用玻璃棒搅动,即形成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脂质体常作为靶向药物治疗的载体,在疾病的治疗发挥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脂质体和磷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磷脂分子的尾部亲水,头部疏水
B.脂质体类似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疏水性的药物可置于双层磷脂分子之间
D.水分子进出脂质体的速度小于进出细胞的速度
2023-08-2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图为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谷氨酸从甲膜释放和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都需要消耗能量
B.谷氨酸与受体结合后使乙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由外负内正转变为外正内负
C.某药物抑制过程③谷氨酸的回收,乙膜持续兴奋,可能会导致谷氨酸受体减少
D.过程①和过程②都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10 . 哺乳动物的细胞膜具有不同类型的磷脂(SM、PC、PE、PS和PI),磷脂均由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组成。与PC相比,PE极性头部空间占位较小,二者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不等比分布可影响脂双层的曲度。下表为人体红细胞膜中几种磷脂分布的百分比。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SM

PC

PE

PS

PI

X侧含量(%)

21

18

5

3

3

Y侧含量(%)

3

7

22

14

4

A.X侧为细胞内侧而,Y侧为细胞外侧面
B.磷脂的不均匀分布与膜蛋白的分布也有关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对水的亲疏有关
D.膜上的磷脂分子和通道蛋白都存在疏水性部分和亲水性部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