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溶酶体快速修复机制
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研究发现溶酶体还具有参与细胞免疫、清除受损细胞组分等功能。溶酶体损伤是许多疾病的标志,尤其像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为此,科研人员对溶酶体修复机制进行了探索。
溶酶体膜通透化(LMP)是溶酶体损伤的重要标志,严重的LMP会引发溶酶体自噬。研究者利用生物素标记,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溶酶体受损后膜表面特异性富集的蛋白质,来研究与溶酶体损伤修复相关的蛋白,并弄清了溶酶体损伤的快速修复机制,即PITT途径(如图1)。一般的情况下,内质网和溶酶体几乎不接触,而当溶酶体发生膜损伤时,外溢的Ca2+迅速招募PI4K2A激酶,从而在受损的溶酶体膜上产生较高水平的PI4P。而PI4P招募ORP使内质网广泛包裹受损溶酶体,并介导PS转移进溶酶体。与此同时,PI4P还可以招募OSBP,将胆固醇转运到受损溶酶体。胆固醇含量升高可以提高溶酶体膜的稳定性。而PS的积累会激活ATG2将大量脂质运送到溶酶体,修复溶酶体膜。
研究表明PITT途径的关键酶缺失,会导致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早衰,该途径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与溶酶体功能障碍相关的衰老和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1)真核细胞中的膜结构共同构成了______。当溶酶体受损时,内质网将其包裹,体现了内质网膜具有______的结构特点。
(2)为筛选与溶酶体损伤修复相关的蛋白,将生物素连接酶T靶向连接在溶酶体表面,再用物质L引发溶酶体损伤,实验组处理如图2。对照组步骤Ⅰ和步骤Ⅱ的处理分别为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选择______的蛋白质作为候选蛋白。
a.+生物素       b.+L        c.不处理

   

注:生物素连接酶T可将临近的蛋白质标记上生物素
(3)研究人员利用红色荧光标记溶酶体,利用绿色荧光标记内质网,通过显微镜观察溶酶体与内质网的作用情况(图3),根据文中信息预期3、4组荧光的结果(“A”或“B”)填入表格。

分组

材料

处理

结果

1

正常细胞

不处理

A

2

正常细胞

+L

B

3

敲除PI4K2A基因细胞

不处理

______

4

敲除PI4K2A基因细胞

+L

______

   

(4)根据本文信息,在答题卡上完善溶酶体修复的PITT途径_________
2 . 研究发现,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时,LC3-Ⅰ蛋白形成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科研人员选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训练一段时间后,检测大鼠腓肠肌细胞LC3-Ⅰ蛋白和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B.LC3-Ⅱ/LC3-Ⅰ比值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大
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线粒体
D.运动可以抑制大鼠腓肠肌细胞的线粒体自噬
3 . 婴儿的肠道上皮细胞可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此过程不涉及(       
A.消耗 ATPB.受体蛋白识别C.载体蛋白协助D.细胞膜流动性
4 .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
2023-07-29更新 | 1179次组卷 | 139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高三上学期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神经细胞通过其表面受体感受细菌毒素刺激,引起痛觉产生。为了生产药物抑制细菌毒素诱导的痛觉,研究者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药物,将特定药物装载到纳米笼中,与膜一同构成药物颗粒。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细菌毒素引起痛觉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B.提取的细胞膜可包裹纳米笼,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有关
C.药物颗粒可通过膜表面受体竞争结合细菌毒素缓解痛觉产生
D.上述药物颗粒用可破坏膜的表面活性剂处理后药效不变
6 . 下列关于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膜两侧都是由亲水性的物质组成的
B.细胞内各种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生物膜上的糖被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
D.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主要由其上的磷脂决定的
2023-03-26更新 | 55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7 . 人成熟红细胞可应用于运送药物。将红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溶液(甲)中,使其膜上出现孔洞,药物通过孔洞进入细胞后再转移至等渗溶液中,膜表面孔洞闭合,将药物包载在细胞内,再运送至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包载入药物的方法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甲溶液的渗透压应略低于红细胞的细胞内液
C.包载入的药物必须具有脂溶性的特点
D.在临床使用时要进行严格的血型匹配
2022·湖南郴州·一模
8 . 我国已经开始部署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是指采用与基础免疫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接种,下图是两位同学的疫苗接种记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新冠疫苗

甲同学

新冠疫苗

乙同学

2021年04月30日

完成首针(北京科兴中维)

2021年05月19日

完成首针(北京科兴中维)

2021年05月26日

完成第二针(北京科兴中维)

2021年06月16日

完成第二针(北京科兴中维)

2022年03月15日

完成第三针(兰州生物)

2022年03月16日

完成第三针(安徽智飞)

注:北京科兴与兰州生物新冠疫苗是灭活疫苗,安徽智飞新冠疫苗是重组蛋白疫苗

A.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
B.新冠病毒mRNA疫苗进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可以实现不同疫苗之间的优势互补
D.甲同学与乙同学第三针均属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2022-10-29更新 | 233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3年北京高考生物真题变式题15-18
9 .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产生并释放的胞外囊泡(如图示),含有大量与来源细胞相关的核酸和特异性蛋白质,可通过外膜上的特定位点与靶细胞膜识别并融合,将内容物转运进靶细胞。下列有关“外泌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外膜结构
B.由来源细胞释放到胞外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C.可参与来源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D.肿瘤细胞的“外泌体”可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
2022-03-13更新 | 25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 生物试题
10 . 迁移体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一种可分泌到胞外的特殊囊泡。研究发现胞内部分受损的线粒体可被转运到迁移体中,再被运送至胞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迁移体与线粒体的膜均以脂双层作为基本支架
B.迁移体转运受损线粒体的过程不消耗ATP
C.线粒体被转运至迁移体中依赖膜的流动性
D.迁移体具有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稳态的功能
2022-01-20更新 | 32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