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08 道试题
1 . 雄性长颈鹿之间常发生“脖斗”,甩动脖子和头部组成的“流星锤”,击打对手的薄弱部位。科研人员分析了雌雄长颈鹿头部重量的差异。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不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某一雄性长颈鹿个体头部不断增长
B.取得脖斗优势的雄性个体可能在生殖和生存方面具有优势
C.据图推测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相似,也通过脖斗相互斗争
D.种群促进头部增大基因的频率在种间协同进化中越来越大
昨日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2 .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最主要的水资源承载体,由于历史原因,白洋淀富营养化严重并失去自净能力。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套原位生态修复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列修复方案中,目标与措施匹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目标措施
A分解底泥有机物,减少N素进入水体投放需氧微生物菌剂,将有机物分解为NH4+
B吸附悬浮颗粒物,吸收N、P无机盐构建沉水植物功能群
C完善食物链,稳定生态系统增加水生动物,加快物质循环
D增加溶解氧,促进分解者代谢和增殖人工曝气推动水体表面和垂向流动
A.AB.BC.CD.D
3 . 由于缺乏完善的工艺,自酿酒含有大量甲醇,饮用后易中毒,危及生命,相关代谢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醇摄入过多可能导致乳酸增多出现酸中毒
B.若患者昏迷,应及时血液透析并接入呼吸机
C.静脉注射乙醇脱氢酶可以解除甲醇中毒症状
D.高浓度酒精作为口服解毒剂可缓解中毒症状
4 . 哺乳动物幼崽的母亲依恋行为是生命历程中的第一种社会行为,近期我国科学家揭示了该行为的调控机制。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__。母亲气味作为刺激,使幼崽的相关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______________传导,经过综合处理最终使幼崽表现出母亲依恋行为。
(2)基因T表达产物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合成必需的酶。为探究5-HT对幼鼠母亲依恋行为的影响,取一对基因T缺失突变杂合小鼠(+/-)进行杂交,利用杂交子代幼鼠进行如下实验。
①如图1.在测试盒子的两侧分别放置来自幼鼠母亲的巢穴物品(A)和未使用过的巢穴物品(B),幼鼠放置在中间空白处,统计幼鼠在两侧的停留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研究人员对①操作进行了改进:将未使用过的巢穴物品替换为其他雌鼠的巢穴物品,其余处理均相同。所得实验结果支持上述结论。改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母亲气味可激活幼鼠脑中的5-HT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为5-HT)和催产素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催产素)。研究人员提出假设:5-HT能神经元对幼鼠母亲依恋行为的调控需通过催产素能神经元。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以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幼鼠和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预期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
a.基因T缺失纯合突变体   b.催产素受体基因缺失纯合突变体     c.5-HT       d.催产素
5 . 如图所示为种群“S”形增长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阶段1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持续加大
B.阶段2种群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阶段3种内竞争强度低于前两个阶段
D.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
6 .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子的胚乳由外向内分别为糊粉层和淀粉胚乳,通常糊粉层为单层活细胞,主要累积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淀粉胚乳为死细胞,主要储存淀粉。选育糊粉层加厚的品种可显著提高水稻的营养。
(1)用诱变剂处理水稻幼苗,结穗后按图1处理种子。埃文斯蓝染色剂无法使活细胞着色。用显微镜观察到胚乳中未染色细胞层数_____________的即为糊粉层加厚的种子,将其对应的含胚部分用培养基培养,筛选获得不同程度的糊粉层加厚突变体tal、ta2等,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突变体tal与野生型杂交,继续自交得到F2种子,观察到野生型:突变型=3∶1,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_____________定律。利用DNA的高度保守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F2植株进行分析后,将突变基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上。根据图2推测突变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附近,对目标区域进行测序比对,发现了突变基因。
(3)由tal建立稳定品系t,检测发现籽粒中总蛋白、维生素等含量均高于野生型,但结实率较低。紫米品系N具有高产等优良性状。通过图3育种方案将糊粉层加厚性状引入品系N中,培育稳定遗传的高营养新品种。

①补充完成图3育种方案_____
②运用KASP技术对植物进行检测,在幼苗期提取每株植物的DNA分子进行PCR,加入野生型序列和突变型序列的相应引物,两种引物分别携带红色、蓝色荧光信号特异性识别位点,完成扩增后检测产物的荧光信号(红色、蓝色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绿色荧光)。图3育种方案中阶段1和阶段2均进行KASP检测,请选择其中一个阶段,预期检测结果并从中选出应保留的植株。______
③将KASP技术应用于图3育种过程,优点是________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一定是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2024-06-09更新 | 155次组卷 | 6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8 . 斑点牛分为褐色和红色,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纯种红色斑点母牛与纯种褐色斑点公牛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F1

褐色公牛:红色母牛

1:1

F2

褐色公牛:红色公牛:褐色母牛:红色母牛

3:1:1:3

A.斑点牛体色的表现型与性别有关
B.该性状受2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
C.F1公牛、母牛的相关基因型相同
D.反交实验结果应与上述结果相同
9 . 雌性小鼠在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会完成MII排出第二极体(如图),第二极体仅与受精卵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之一接触。在甲时期去除第二极体会导致胚胎明显缩小,不能正常存活,这一异常可通过向细胞1中注射第二极体的细胞提取液加以改善。在乙时期后去除第二极体对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极体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有关
B.MII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DNA的复制
C.胚胎细胞与第二极体间可能进行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D.第二极体会被保留成为胚胎的组成部分以发挥重要作用
10 . 为加速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进化,快速获得荧光强度更高的GFP蛋白,科研人员将DNA1(编码易错DNA聚合酶)和DNA2共同导入大肠杆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卡那霉素筛选含DNA1的大肠杆菌
B.易错DNA聚合酶催化GFP基因复制
C.GFP基因在此复制过程中突变率升高
D.连续传代并筛选强荧光菌落加速GFP进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