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脂滴是储存脂肪的细胞结构,存在于大多数物种和细胞类型中。脂滴的大小和生长与肥胖密切相关,由磷脂分子包裹脂质组成。脂滴的生成过程是:首先在内质网磷脂双分子层之间合成中性脂,形成类似眼睛的结构,然后中性脂不断累积并最终从内质网上分离成为成熟的脂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脂滴从内质网上分离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B.脂滴的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基本骨架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脂滴中的脂肪被染成橘黄色
D.与糖类相比,质量相同的脂肪氧的含量低、氢的含量高
2023-06-21更新 | 36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讲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好题过关)-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2023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2 . 囊泡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运输方式。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运行,细胞将陷入混乱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囊泡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
B.囊泡可来自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囊泡将细胞内所有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
2023-06-12更新 | 5860次组卷 | 38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6月二次选考生物高考真题
3 . 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细胞膜发出荧光。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图1)。通过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图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含有磷脂、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B.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可能是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C.若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发现漂白区域荧光恢复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具有促进运动的作用
D.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4 . 某化合物可使淋巴细胞分化为吞噬细胞。实验小组研究了该化合物对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见下表。下列关于实验组的叙述,合理的是(       

分组

细胞特征

核DNA含量增加的细胞比例

吞噬细菌效率

对照组

均呈球形

59.20%

4.61%

实验组

部分呈扁平状,表面有突起或伪足

9.57%

18.64%

A.有90.43%的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
B.遗传物质的改变使细胞分裂能力降低
C.部分细胞溶酶体数量增多,运动能力增强
D.去除该化合物后扁平状细胞会恢复成球形
2023-06-03更新 | 51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4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和癌变(练习)-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5 .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分子尾尾相对形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完全对称的
B.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
D.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2023-06-01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7讲 物质运输(第2课时 物质输入和输出的方式)(练习)-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6 . 图1代表细胞进行主动运输的三种类型,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所示的细胞膜结构,_____________侧(填“P”或“Q”)为细胞外。
(2)在小肠腔面,细胞膜上的蛋白S有两种结合位点:一种与Na+结合,一种与葡萄糖结合。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上皮细胞时,葡萄糖与Na+相伴随也进入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图1中____________(填“a”,“b”或“c”)类型的主动运输。
(3)小肠基膜上Na+-K+泵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据图2推测,Na+-K+泵的两种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
(4)图2中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受温度的影响,是因为温度影响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特性。
(5)最新研究表明,若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葡萄糖主要通过载体蛋白(GLUT2)的协助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在协助扩散的同时,通过载体蛋白(SGLT1)的主动运输过程也在发生。但主动运输的载体(SGLT1)容易饱和,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比主动运输快数倍。请你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载体蛋白由相关基因控制合成)实验步骤:取甲(敲除了SGLTI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乙(敲除了GLUT2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丙(正常的小肠上皮细胞),三组其他生理状况均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验证了上述研究结果。
2023-05-31更新 | 83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测试)-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7 . 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形成,将来自细胞内的“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的“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塑形蛋白的功能与其单体之间的结合方式无关
B.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离不开细胞内的“区室”
C.受损蛋白质进入“回收利用工厂”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回收利用工厂”可合成多种水解酶,有利于废物的降解
2023-05-28更新 | 39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浙江省高考生物6月二次选考卷真题变式题6-10
8 .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实验和实验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家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各种细胞器
B.科学家用荧光标记法证明人体细胞和小鼠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
C.科学家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搅拌离心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D.摩尔根使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023-05-25更新 | 42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5讲 细胞膜和细胞核(练习)-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9 . 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a~f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过程①常用____酶处理植物细胞以除去细胞壁。
(2)过程②表示____,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
(3)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
(4)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其中过程④表示____(过程)形成愈伤组织,该过程一般需要避光,此时所用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填“有机碳源”或“无机碳源”)。诱导生芽和生根的过程中,培养基的最大区别为_____
(5)番茄—马铃薯具有番茄和马铃薯的全部遗传信息,但并不能地上结番茄、地下结马铃薯,原因可能是_____
10 . 生物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正常温度时,膜既可保持正常的结构,又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称为液晶态;温度很低时,膜的流动性急剧降低,转变为凝胶态;如果环境温度很高,则变成无序的液体状态。胆固醇分子与磷脂分子相结合既能限制磷脂分子的热运动又能将磷脂分子相隔开使其更易流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高温会使生物膜变成无序状态,可能与膜中蛋白质空间构象被破坏有关
C.胆固醇可以调节动物生物膜的流动性,使生物膜适应温度的范围变小
D.生物膜的流动性表现在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能运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