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582 道试题
1 . 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 pH 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 bb

A_ Bb

A_BB、aa _

表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F₁ 全部是淡紫色植株,则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则 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3)若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₁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
昨日更新 | 115次组卷 | 72卷引用:专题01 遗传因子的发现【专项训练】-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2)
2 . 如图表示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新鲜菠菜叶光合色素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对应的色素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B.①和②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C.实验所用吸水纸的干燥度不影响实验的结果
D.没有及时加入CaCO3会使各色素带都明显变窄
3 . 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就开始利用多种方法,如酶解法、同位素标记法和病毒重组法等,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了探索。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不一定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B.大部分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是RNA
C.肺炎链球菌中既有DNA又有 RNA,但其遗传物质是DNA
D.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说明RNA是其主要的遗传物质
4 . 光合作用机理是作物高产的重要理论基础,光饱和点是指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时的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是指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研究发现水稻野生型(WT)的产量和突变体(ygl)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产量有差异。
(1)测得两种水稻分别在弱光照和强光照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如下图1、图2所示:

①据图分析,ygl有较高的光补偿点,这与其呼吸速率较_________(填“高”或“低”)有关。
②据图分析,为了提高产量,在常年阳光充足、光照强度大的地区,更适合种植______________水稻,依据是_______
(2)通常情况下,叶绿素含量与植物的光合速率成正相关。但上述研究表明,在强光照条件下,突变体(ygl) 水稻光合速率反而明显高于野生型(WT)。为进一步探究其原因,研究者在相同光照强度的强光条件下,测定了两种水稻的相关生理指标见下表:

水稻材料

叶绿素(mg/g)

类胡萝卜

素( mg/g)

RuBP羧化酶含量

(单位:略)

Vmax(单位:略)

WT

4.08

0.63

4.6

129.5

ygl

1.73

0.47

7.5

164.5

注: RuBP羧化酶是指催化CO2固定的酶; Vmax表示RuBP羧化酶催化的最大速率
①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光; RuBP羧化酶存在于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具体场所)。
②据表分析,在强光照条件下,突变体水稻光合速率反而明显高于野生型的原因是____
5 . 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细胞代谢,增加机体产热等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进行调节的。当给一组健康的小鼠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6所示的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相关腺体,a、b、c为相应腺体产生的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腺体甲、乙、丙分别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B.摘除健康小鼠的垂体,即使注射激素b其代谢仍受影响
C.图中三种激素及递质都作为信息分子并组成细胞的结构
D.腺体乙分泌的激素c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定给腺体甲和丙
6 . 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己”的分子标签进行特异识别;②淋巴细胞反复分裂产生数量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化的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针对胞外毒素,事件①中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可能被任何一种胞外毒素致敏
B.针对异体移植细胞,事件①中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需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信息
C.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大量增殖,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蛋白因子
D.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能直接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
7日内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淮阴中学、扬州中学、盐城中学、丹阳中学高三四月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7 . 蛋白质等大分子在持续高血糖状态下自发地与葡萄糖等反应,生成稳定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该过程不需要酶的催化。研究表明,AGEs会加速人体的衰老并导致许多慢性退化型疾病的发生。下图表示AGEs对某细胞的主要影响机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是丙酮酸,图示细胞为胰岛B细胞
B.蛋白质与葡萄糖反应生成AGEs时,伴随着肽键的形成
C.AGEs进入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AGEs进入细胞后,会促进线粒体的凋亡、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7日内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淮阴中学、扬州中学、盐城中学、丹阳中学高三四月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8 . 某研究小组从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并测定其含量,对土样进行稀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摇匀D试管,从D试管中取0.1mL菌液进行接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得平板中的平均菌落数为3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所用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成分包含琼脂、水和纤维素
B.每克土样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至少是3.4×106
C.采土工具、接种工具、培养基和培养皿可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D.还需设置一个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同时培养,以检验灭菌是否彻底
9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一种辅酶,由磷酸基团连接两个核苷酸构成,参与供能、DNA修复、抗氧化等多项生理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D+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
B.NAD+可以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
C.构成NAD+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D.NAD+在线粒体内膜上催化水的生成
10 . 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厌氧发酵的和谐有序进行是土壤底栖藻类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某单细胞土壤底栖藻类在黑暗条件下无氧发酵产生醋酸等有机酸(HA),导致类囊体、线粒体酸化,有利于其从黑暗向黎明过渡,相关过程如下图1,字母 B~H 代表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 B是____,除TCA 循环外,图中能产生物质B的过程还有____;物质C、H分别是________
(2)黑暗条件下,PQ 等电子传递体处于____(氧化、还原)状态。从黑暗转黎明时,整体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慢,导致____(填字母)量成为卡尔文循环的限制因素,此时吸收的光能过剩,对电子传递链造成压力。
(3)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三个去向:用于光合作用、以热能散失、以荧光的形式发光。由光合作用引起的荧光淬灭称之为光化学淬灭(qP),由热能散失引起的荧光淬灭称之为非光化学淬灭(NPQ)。为了探究厌氧发酵产酸对光能利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npq4 突变体(缺失LHCSR 蛋白,LHCSR 催化NPQ)和正常藻为材料,在黑暗中进行厌氧发酵,发酵180min后添加KOH。整个实验过程中连续抽样,在光下测定荧光强度,结果如下图2、图3。相关推断合理的是____。

A.突变体厌氧发酵时间越长,光化学淬灭越强
B.正常藻厌氧发酵后加入 KOH,非光化学淬灭增强
C.正常藻厌氧发酵产生有机酸,降低类囊体pH,促进非光化学淬灭
D.正常藻厌氧发酵产生有机酸,有利于缓解黎明时电子传递链的压力

(4)为进一步研究厌氧发酵产酸对光下放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正常藻平均分为两组,在黑暗条件下厌氧发酵3小时后,对照组不加KOH,实验组用KOH 处理,在弱光下连续测定放氧量并计算达到最大氧气释放量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
组别光照时间/h
0.5123
对照组30%80%100%100%
实验组0%0%60%100%
放氧速率等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速率。实验数据说明厌氧发酵产酸____(促进、抑制)有氧呼吸。实验组放氧速率比对照组低,主要原因是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