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细菌形成吞噬体,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在溶酶体水解酶的作用下,将细菌分解。表中所示的是细胞的部分细胞器化学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细胞器X

67

20

微量

细胞器Y

59

40

0

细胞器Z

60

0

39



(1)吞噬细胞对细菌的识别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填物质)有关,吞噬体的形成________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2)溶酶体和吞噬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溶酶体除了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还能分解_____________
(3)溶酶体内水解酶是在___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中合成,经相应结构加工后转至___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中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该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供应能量。
(4)某些病原体进入细胞后未被溶酶体杀死,原因是这些病原体会破坏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少量水解酶从溶醇体内泄漏进入细胞质基质,不会引起细胞结构损伤;溶酶体酶进入核膜残缺的细胞核内,可分解细胞核内的物质。根据以上资料,你能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
2021-09-1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9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2 . 如图所示,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细菌形成吞噬体,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在溶酶体水解酶的作用下,将细菌分解。表中所示的是细胞的部分细胞器化学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细胞器X

67

20

微量

细胞器Y

59

40

0

细胞器Z

60

0

39



(1)吞噬细胞对细菌的识别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填物质)有关,吞噬体的形成____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2)溶酶体和吞噬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
(3)溶酶体内水解酶是在________(填表中字母)中合成,经相应结构加工后转至_______(填表中字母)中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该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供应能量。
2021-11-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实验小组测得三种离子在某藻类细胞液和其生活的池水中的浓度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离子K+Mg2+Ca2+
细胞液中的浓度/池水中的浓度6.591.3

A.表中三种离子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藻类细胞
B.离子相应比值的不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离子进入细胞时均有相应蛋白质发生形态改变
D.离子的吸收不会影响藻类细胞对水的渗透吸收
4 . 动植物细胞中均可观察到频繁的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现象。这种现象被认为是线粒体形态调控的基本方式,也是线粒体数目调控的基础。多个颗粒状的线粒体融合可形成较大体积的线条状或片层状线粒体,同时后者也可通过分裂形成较小体积的颗粒状线粒体。当融合与分裂的比值大致处于平衡状态时,细胞内线粒体的数目和体积基本保持不变。植物细胞中线粒体DNA的拷贝数远小于线粒体的数目,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均依赖于特定的基因和蛋白质的调控
B.线粒体的分裂表现为线粒体内外膜发生内陷并在内陷处被分断
C.线粒体通过不断的融合和分裂只是保证了线粒体的大小、数目及分布的稳定性
D.植物细胞中线粒体频繁的融合和分裂可能是线粒体间共享遗传信息的重要途径
2021-05-10更新 | 528次组卷 | 1卷引用:生物-学科网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山东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项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塑形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
B.构成“分子垃圾袋”的主要化膜相似
C.“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
D.囊泡将来自细胞区室表而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6 . 分析以下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抑郁症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疾病,有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减少有关。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早期研究证明抑郁症患者缺少目标导向性的行为可能与他们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缺损有关。
材料二:2018年“奔跑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美丽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三大主题系列的马拉松赛事,掀起了全民健身、全民跑马的高潮。
材料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阐述了身体健康之真谛。人体体温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的功能直接影响人体体温,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
(1)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体现了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膜_______________特点,人在长期抑郁时免疫力会下降是由_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不足引起的。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能够增强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加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提高运动员成绩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拉松运动员在接近终点时,其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增强__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3)北方寒冷冬季,人体会出现血压轻度上升的症状,易引发慢性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结合所学体温调节知识,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22-01-2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八校联考2021-2022学高三12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7 . 下图甲、乙为唾液腺细胞及其细胞膜结构模式图。

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淀粉酶先在核糖体合成,再经[2]______运输到[1]_______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均需[3]_______提供能量。
(2)图乙中,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的是图中[5]_______,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的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
(3)关于物质6、7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物质6、7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物质7嵌入部分氨基酸残基的R基含有疏水基团
C.不同细胞6、7的种类相同
D.物质6、7是静止不动的
(4)用红、绿荧光分别标记人、鼠细胞的膜蛋白,诱导两细胞融合,可观察到红绿荧光交替分布的“嵌合体”。统计________,结果如图丙所示。
(5)科学家据(4)实验结果提出两种解释嵌合体形成的假说。
假说一:融合细胞合成了新的膜蛋白;假说二:原有膜蛋白在细胞膜平面上运动。
①使用____抑制剂和ATP合成抑制分别处理融合细胞,均对嵌合体形成没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否定了假说一。
②在15℃、20℃和26℃的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为_______,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支持。
(6)上述实验表明,细胞膜结构具有________
2020-01-19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 第一次段考(10月)生物试题
8 . 202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球形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在核衣壳外有衍生于宿主细胞的脂双层膜,膜上插有病毒的糖蛋白。其传播方式跟HIV病毒类似,还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下图是HCV感染肝细胞并在其内繁殖和释放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皮肤和黏膜的破损降低了人体____________免疫能力,HCV侵入肝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由图可知HCV的RNA作为病毒遗传物质,其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检测某人是否感染HCV,可在清晨空腹采血2mL,经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置于-20℃的冰柜中保存备用。
方法一:采用病毒某种特定蛋白作为抗原,通过_________方法检测其血液中是否含有___
方法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___________,该方法进行前需将血清放入-20℃的冰柜中保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有些疫苗按规定需间隔一定时间多次接种。若初次接种后,提前进行二次接种,会减弱接种效果,对此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
(5)某课外兴趣小组想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来验证HCV的遗传物质是RNA,请对此方案的可行性做出评价:_____________
2021-04-02更新 | 165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3月教学情况调研(一)生物试题
9 . 如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

(1)在A、B、C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_________,其化学成分为_________,因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有特异性。
(2)A、B、C三种方式中,能表示脂肪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的是_________;表示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是_________;肉毒杆菌通过抑制某种神经递质的作用而导致肌肉松弛,其中神经递质作用的方式是_________;高度紧张时心肌细胞收缩加速,其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_________
(3)由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的特点可知,此时期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022-01-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
10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TP不仅存在于细胞内部,而且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细胞外基质之中,称为eATP,eATP是细胞内的ATP通过胞吐等途径分泌到细胞外的。eATP作为一种信使分子,通过特定的信号转导机制参与细胞代谢、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调控。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根尖组织细胞中且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动物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分泌eATP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细胞内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水解直接提供能量的,但细胞内ATP的含量却能基本保持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eATP浓度对细胞胞吞的调节作用,某生物小组用特殊荧光染料对正常生长状态下的胡杨细胞的细胞膜进行染色(已知生长状态下的胡杨细胞能进行胞吞);再用不同浓度的eATP进行分组实验;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细胞内囊泡的相对荧光强度,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eATP浓度/(mol·L-1050200400
相对荧光强度1.001.000.740.62
生长状态下的胡杨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能与eATP结合的_________________;分析表中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