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新冠病毒自被人类发现以来屡屡变异,据报道,奥密克戎突变株再次发生突变,其变异体被称为BA.2.研究发现 BA.2 对人类的致死率下降,但该病毒的传染性及隐蔽性更强,这对人类在未来建立公共卫生项目提出了极大地挑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变异体 BA.2 对人类的致死率下降,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 DNA 上也可以发生在 RNA 上
C.新冠病毒可通过突变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D.变异体 BA.2 的变异会导致其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改变
2022-04-29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疆昌吉州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2 . 科研人员对200多名健康志愿者接种第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在不同时间对他们体内新冠病毒抗体IgM和IgG及总抗体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体IgM和IgG中,IgG在人体内保护性作用更持久
B.新冠疫苗接种后,产生多种抗体的原因是灭活病毒含有多种抗原物质
C.新冠疫苗接种后,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促进B细胞中特定基因的表达
D.新冠病毒疫苗进入机体后,可被树突状细胞识别
2022-05-09更新 | 4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3 . 在临床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时,中国科学家发现除了新冠病毒外,还有其他许多病原微生物也在推波助澜,加重病情,增大治疗难度。科学家从患者体内分离出了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以及黄曲霉等真菌,关于这些病原微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属于原核生物
B.这些病原微生物属于营寄生的异养型生物
C.真菌比细菌更难杀灭的原因可能与其结构与人类更相似有关
D.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与大肠杆菌都有核糖体
4 . 下图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核酸检测的基本流程,采用的是“实时荧光定量RT-RCR”技术,1~2h内即可得到检测结果。其基本原理是DNA的复制,过程中加入与特定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这样每新合成一条DNA链,就会产生一个荧光分子,通过检测荧光信号即可确定是否为阳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都需要加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B.若只考虑一个DNA,其复制了n次,则整个过程中可以检测到2n+1-2个荧光信号
C.若样本RNA中A占碱基总数的20%,则其产生的DNA中C占碱基总数的30%
D.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出现假阳性,可能是外源DNA片段的污染
5 . 现阶段,我国在逐步落实新冠疫苗的免费接种计划。我国人民接种的新冠疫苗是由灭活的新型冠状病毒(一种不具有逆转录特性的单链RNA病毒,简称SARS—COV-2)研制而来,安全性较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疫苗进入人体内环境后,吞噬细胞能将相应抗原呈递给T细胞
B.该疫苗需在低温下运输和保存,以避免其在高温下丧失抗原特性
C.人体的效应T细胞都能诱导被SARS-COV-2侵染的细胞发生凋亡
D.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繁殖时,其遗传信息传递无需碱基T参与
2021-05-21更新 | 37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三5月模拟检测理综生物试题
6 .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各国政府和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各种新冠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mRNA疫苗正在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RNA 疫苗进入细胞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B.mRNA疫苗控制病毒蛋白质合成发生在核糖体中
C.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A-T、C-G、G—C、U-A配对
D.翻译出的病毒蛋白质会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
2022-02-26更新 | 4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理综生物试题
7 . 初步研究发现,奥密克戎这个突变株有太多突变。研究者在南非发现一名患有AIDS的女性感染了新冠病毒,216天之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才由阳性转为阴性。在216天的时间里,病毒在她体内一代代的接力变异。经采样测序,她体内的新冠病毒发生了32次突变。2021年12月消息,中国科兴实验室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加强针后血清中的奥密克戎抗体阳性率为9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力低下人群清除病毒的能力弱,病毒不容易积累突变
B.不应孤立地看待某一种传染病,传染病之间也可能有联系
C.加强针的接种可有效提高血清中抗体对奥密克戎病毒株的中和能力
D.减少疫区旅行、戴好口罩、注意洗手,是关键而有效的防疫措施
8 . 自2019年爆发的新冠病毒以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动态清零政策越来越显现出优势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数西方国家轻视病毒的传播,使国民成了该病毒的人肉培养基,以致病毒变异不断,难以迅速扑杀。目前人类研发出特殊的培养基培养该病毒获得疫苗。
B.并非平时身体强壮的人都能够抗感染,有些著名的运动员感染后死于“细胞因子风暴”。说明身体强壮并不一定免疫力就强,应该使免疫力更强才越安全。
C.核酸和抗体双检测结果分别为“阴性、阳性”的人是打过疫苗或曾患该病已经痊愈且目前没有感染人。这两类人获得的免疫分别属于自然被动免疫和人工主动免疫。
D.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接种后在人体内应产生抗原,经过APC、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最终产生抗体。半年左右补打加强针是因为记忆细胞的寿命保守估计是半年以上
9 .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是指利用在溶液中带负电荷的DNA分子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的原理,分离、纯化或分析PCR扩增后的待检DNA片段的生物化学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NA片段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迁移就越慢
B.凝胶制备中加入的核酸染料能与DNA分子结合,用于分离后DNA片段的检测
C.拟回收的DNA区带融化后可先用DNA抽取剂抽提,再用70%的冷乙醇沉淀抽提DNA片段,从而提高回收率
D.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是阳性对照中模板核酸与样品交叉污染
2022-01-15更新 | 13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10 . IFN-I是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干扰素,具有广抗病毒活性,已被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人员对新冠患者的病情与IFN-I的相关性进行了3项独立的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①:危重症患者的血清中检测不到或仅有微量IFN-I,轻症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IFN-I。
研究②:10.2%的危重症患者体内检测到抗IFN-I的抗体,血清中检测不到IFN-I。轻症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该种抗体,血清中检测到IFN-I。
研究③:3.5%危重症患者存在IFN-I合成的相关基因缺陷,血清中检测不到IFN-I。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②中10.2%的危重症患者不能用IFN-I治疗
B.研究③中3.5%的危重症患者同时还患有自身免疫病
C.部分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指标之一是血清中缺乏IFN-I
D.结果提示测定血清中的IFN-I含量有助于对症治疗新冠患者
2021-11-09更新 | 325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福建生物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