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抗菌肽又名多肽抗生素,内含20~60个氨基酸残基,是广泛存在于昆虫以及两栖类动物、哺乳动物体内的抗菌活性物质,其作用原理是在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造成细胞内容物泄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最新研究表明,某些抗菌肽对癌细胞甚至病毒等均具有强有力的杀伤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菌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B.抗菌肽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不能保持正常渗透压而死亡
C.可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抗菌肽的产量,但最好选择真菌作为受体菌
D.对抗菌肽的研究可为治疗癌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提供新思路
2021-05-03更新 | 90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练0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50题-【尖子生创造营】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800题(全国通用)
2 . “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若群体中有70%-80%的人具有新冠肺炎的抵抗力,就不会发生该病的大规模流行,即获得群体免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体内含有相应的抗体,因此具有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
B.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是获得群体免疫的主要途径
C.新冠病毒的变异会使疫苗的作用下降或丧失,故应加快易感人群的接种速度
D.若人群中有75%的人具有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就不会再出现新冠肺炎患者
2021-05-03更新 | 58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练08 生命活动的调节50题-【尖子生创造营】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800题(全国通用)
3 . 下图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核酸检测的基本流程,采用的是“实时荧光定量RT-RCR”技术,1~2h内即可得到检测结果。其基本原理是DNA的复制,过程中加入与特定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这样每新合成一条DNA链,就会产生一个荧光分子,通过检测荧光信号即可确定是否为阳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都需要加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B.若只考虑一个DNA,其复制了n次,则整个过程中可以检测到2n+1-2个荧光信号
C.若样本RNA中A占碱基总数的20%,则其产生的DNA中C占碱基总数的30%
D.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出现假阳性,可能是外源DNA片段的污染
4 . mRNA疫苗是一类新型的预防新冠肺炎的核酸疫苗,其原理是首先制作出病毒抗原蛋白的mRNA,再利用脂质纳米颗粒(LNP)包裹,生成mRNA-LNP(如图所示),将其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合成出抗原蛋白,从而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mRNA-LNP内分子的排列方式,体现了磷脂“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
C.该疫苗进入人体后,无需将核酸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即可翻译出抗原蛋白
D.mRNA-LNP含有膜结构及核酸,可在人体内增殖,起到长期免疫的作用
2021-05-18更新 | 694次组卷 | 5卷引用:专练08 生命活动的调节50题-【尖子生创造营】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800题(全国通用)
5 . 近日媒体报道,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数据,过去几个星期,BQ1和BQ1.1两种新冠病毒新变种(遗传物质为单股正链 RNA)在美国迅速传播,目前已占据美国新冠病例的11%以上,目前的新冠疗法对新变种治疗效果一般,这将导致数十万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无法受到保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需要突破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B.注射疫苗的作用是让疫苗在体内迅速杀死病毒
C.辅助性T细胞能直接识别进入人体的新冠病毒
D.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6 . 在过去抗击新冠疫情时,我国一直积极地开展相关的研究与预防。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与蝙蝠所携带的冠状病毒基因同源性最高。
材料二   国内多家机构开展临床试验,确定单克隆抗体是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的途径之一。
1.下列关于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防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检测的原理是检测新冠病毒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新冠病毒可在人体肺泡细胞中增殖,需要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和原料
C.冠状病毒长期寄生于蝙蝠体内,导致蝙蝠产生了抗病变异
D.捕杀蝙蝠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之一
2.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具有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的特点
B.第一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定抗体
C.第二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可以添加动物血清以提高克隆形成率
D.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只能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大量抗体
2023-04-26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动物细胞工程-【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7 . 为研发有效的新冠疫苗,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S、N、M、E)分别免疫小鼠,一段时间后提取免疫血清分别注射给模型小鼠,而后用等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模型小鼠,检测小鼠肺部组织中病毒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模型小鼠体内通过巨噬细胞将信号分别呈递给某种T细胞或B细胞
B.模型小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体内增殖分化产生的某个浆细胞能分泌四种抗体
C.感染后1-3天,注射S蛋白兔疫血清的小鼠体内,只有S蛋白抗体发挥作用,使病毒含量一直下降
D.感染后1天,注射免疫血清组的模型小鼠体内会发生被动免疫,使病毒含量下降
8 . 随着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的推移,受种者的中和抗体水平下降,保护效果有所减弱。广东疾控专家声明:新冠疫苗加强免疫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都要尽早前往新冠疫苗接种门诊打加强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热患者接种加强针可降低其感染该病毒的风险
B.新冠病毒的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需经加工才有活性
C.中和抗体能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并将其彻底清除
D.未接种疫苗的个体应尽量减少去环境密闭的场所
2022-03-05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解密11 免疫调节(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
9 . 德尔塔毒株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传播能力明显增强,并已出现接种疫苗后仍然感染该毒株的病例,研究表明疫苗可降低德尔塔毒株导致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德尔塔毒株的传染性强,原因是德尔塔毒株在环境中繁殖速度快
B.德尔塔毒株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核酸,检测不到相应抗体
C.接种疫苗后仍出现感染病毒的病例,说明疫苗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D.接种疫苗可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说明疫苗可用于对患者的治疗
2021-12-01更新 | 4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6月浙江生物高考选考真题及变式题(3)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疫苗是预防各种传染病的有效途径,疫苗有很多种。
材料一:减毒活疫苗是指病原体经过甲醛处理后,毒性减弱,但B亚单位(结合亚单位)的活性保持不变,即保持了抗原性的一类疫苗。
材料二: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的死疫苗。
材料三:亚单位疫苗是指通过化学分解或有控制性的蛋白质水解方法,提取细菌、病毒的特殊蛋白质结构制成的疫苗。也可以通过DNA重组技术制备。
材料四:载体疫苗(包括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指将抗原基因通过无害的微生物(如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这种载体进入体内诱导免疫应答。
材料五: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是指将含有编码的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经肌肉注射或微弹轰击等方法导入宿主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抗原蛋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
1.疫苗的发明和应用,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上述材料里的各种疫苗的有效成分都是抗原
B.核酸疫苗可以直接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
C.与减毒活疫苗相比,灭活疫苗安全性更好
D.各种疫苗都只能诱导机体出现体液免疫,不会出现细胞免疫
2.我国已有5个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使用,其中包括3个灭活疫苗、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和1个重组亚单位疫苗,下列关于这三种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灭活新冠疫苗时,须先在培养基上培养大量新冠病毒,然后再进行灭活处理
B.将新冠病毒RNA上的抗原基因整合到腺病毒基因组的过程中,需要用到逆转录酶
C.腺病毒载体疫苗中的载体可以是λ噬菌体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
D.用限制酶处理新冠病毒的RNA可获得基因工程制备重组新冠亚单位疫苗的目的基因
2021-06-13更新 | 38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生物试题(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