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据新冠病毒致病机制及人体免疫反应特征研制新冠疫苗,广泛接种疫苗可以快速建立免疫屏障,阻击病毒扩大。图1为新冠病毒入侵细胞后的增殖示意图,图2为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与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细胞释放出病毒的(+)RNA,在宿主细胞中经____________合成病毒的RNA聚合酶。
(2)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病毒利用宿主细胞中的原料,按照__________原则合成(-)RNA。随后大量合成新的(+)RNA。再以这些RNA为模板,分别在____________大量合成病毒的N蛋白和S、M、E蛋白。
(3)制备病毒灭活疫苗时,先大量培养表达___________的细胞,再接入新冠病毒扩大培养,灭活处理后制备疫苗。细胞培养时需通入CO2,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备S蛋白的mRNA疫苗时,体外制备的mRNA常用脂质分子包裹后才用于接种。原因一是人体血液和组织中广泛存在__________,极易将裸露的mRNA水解,二是外源mRNA分子不易进入人体细胞产生抗原。
(5)第一次接种疫苗后,人体内识别到S蛋白的B细胞,经过增殖和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可合成并分泌特异性识别__________________的IgM和IgG抗体(见图2),形成的______细胞等再次接触到S蛋白时,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2022-03-16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生物试题
2 . COVID-19在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它属于负单链RNA[ss(-)RNA]病毒,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为获得一定数量的COVID-19病毒进行研究,可用培养基培养病毒
B.一个含32P的COVID-19病毒以31P为原料进行增殖,产生的子代病毒中含放射性的有2个
C.图中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有①②③④
D.COVID-19病毒增殖过程需要寄主细胞提供脱氧核苷酸、氨基酸等原料和能量以及酶
3 .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为预防病毒的传播,研究人员努力做好疫苗的研发及检测工作。请问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研发DNA疫苗过程的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①阶段1表示目的基因的构建,这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________。若备选质粒被某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单链末端是AGCT-,切割位点在A与A之间,则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最可能是________
②图中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质粒及受体细胞的阶段分别是________
(2)有人说利用新冠病毒S蛋白的mRNA制备的mRNA疫苗,注射人体后可以通过逆转录,将病毒的基因嵌入人体染色体中。请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___
(3)腺病毒载体疫苗是高效的重组病毒表达系统,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水平表达目的蛋白。该疫苗使用的是有遗传缺陷(不会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的腺病毒,这种重组腺病毒疫苗的必需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4)血清抗体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或协同。常用的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待检血样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本垫,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金标垫上吸附有胶体金(聚集后呈红色)标记的特异性抗原I,若样本中含有病毒特异性抗体,则二者相互作用形成金标记抗原I-抗体复合物,然后继续向前移动,与固定在检测线(T线)的抗原II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线上,产生红色条带。游离的金标记抗原I则继续向前到达质量控制区(C线),与此处固定的特异性抗原I的抗体(图中简称抗抗体)结合,从而使C线发生颜色变化。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时,将血样与稀释剂混合后,直接添加到样本垫等待15min左右,就可以通过T线与C线的颜色来判断结果。T线与C线都变红色,则为阳性,说明血样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

①检测新冠病毒抗体时,采用的抗原I和II为同种抗原,可选________作为抗原。
②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是因为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________的特异性结合。根据文中叙述,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这种结合有________次。若待测血样中无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则为阴性,显色结果应为________
4 . 某RNA病毒,其主要表面抗原为S蛋白,由S基因控制合成。以下为制备相关疫苗的两条途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S基因时,可利用病毒的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分子,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技术扩增S基因。
(2)在I途径中,通常会将腺病毒复制基因敲除,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需要用与切割S基因相同的限制酶切割腺病毒的DNA,以便获得________________,然后可用DNA连接酶将两者“缝合”形成一个重组DNA分子。在II途径中,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的生理状态。
(3)据图分析,分别简述两种疫苗在机体内发挥作用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
(4)某科研团队想利用可增殖的Vero细胞(为非洲绿猴肾细胞的传代细胞,可无限增殖)制备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诊断试剂,请写出相关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
5 . 目前,全球共有5条新冠病毒疫苗技术路线,我国是全球唯一同时进行5条技术路线研发的国家,先后有26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共同开发的重组腺病毒疫苗(以腺病毒Ad5为载体)是首家获批的国产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该疫苗的原理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腺病毒Ad5是双链DNA病毒,在①过程中去除了Ad5复制有关的基因,对人体无害;而新冠病毒为单链RNA病毒,还需要经过体外诱导__________过程,才能合成相关DNA,②过程所用的工具酶为____________
(2)③过程是基因工程中的核心步骤,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病毒做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其优点之一是可以利用病毒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3)灭活病毒疫苗技术是传统疫苗制备技术,有120年以上的使用历史,但其对生产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从新冠疫苗的制备流程分析,传统灭活病毒疫苗的风险在于生产疫苗必须先大规模培养_________。而重组腺病毒疫苗则明显降低了该风险,其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有效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该有效物质合成的是进入到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核”或“细胞质”)中的目的基因。
(4)无论哪种技术路线生产的疫苗,要确认其是否引起机体产生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常用_________方法进行检测。
6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的RNA病毒,其通过包囊膜上的S蛋白(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质膜融合,完成感染过程,如图1所示:图2表示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膜融合过程,说明细胞质膜具有_________的结构特点。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这属于_________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
(2)图2中IL-2可能是_________,其可以促进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制成的疫苗是我国进行新冠预防接种的主要类型,我国已开始了第三针(加强针)全面接种工作。病毒灭活处理可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保留_________,注射疫苗属于_________(填“主动”或“被动”)免疫。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
(4)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可以注射康复病人的血清进行治疗,原因是_________。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_________
7 . 新冠病毒是一种单条正链RNA的冠状病毒,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
A.冠状病毒的体内含有核糖体等细胞器
B.病毒体内的RNA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该病毒遗传物质水解可得到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D.冠状病毒的细胞质膜含有N和P两种元素
8 .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科学家在康复者体内检测到了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和病毒特异性的抗体,进一步研究发现,特异性T细胞主要针对病毒的S蛋白,且T细胞相对数量和特异性抗体浓度相关性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R>0.8时高度相关
A.特异性T细胞数量与特异性抗体浓度无关
B.康复者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C.S蛋白可作为新冠疫苗开发的候选目标
D.康复者体内可能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记忆细胞
2022-02-17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9 . 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衣壳外面包裹着脂质包膜,其上排列较宽的棘突蛋白(S 蛋白),图 1 表示其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图 2 为将新冠肺炎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到健康猴子体内后,抽取血清中的抗体进行测定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的角度去分析,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______________(抗体/抗原)。
(2)棘突蛋白(S 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 ______________结合,新型冠状病毒从而入侵人体细胞,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这些宿主细胞能被 ______________细胞识别并裂解。
(3)得到图 2 结果的实验中,实验组注射灭活的疫苗,对照组注射__________。据图2判断疫苗组在接种后 42 天前产生抗体的细胞由 ___________分化而来,在第 42 天两条曲线升高,表明猴子体内抗体数量突然上升,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则可用于治疗 ______。(选项在后面)
A.红斑狼疮B.过敏性鼻炎C.艾滋病D.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10 . 新冠病毒通过表面的S蛋白与靶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实现入侵,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增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下图曲线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抗体的变化情况。请回答:

(1)新冠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导致宿主的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______识别变化的信号。人体感染新冠病毒直至病毒被清除经过的免疫有__________
(2)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核酸和抗体检测上,与抗体检测相比,核酸检测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___抗体阳性可提示近期感染。若某人抗体检测阳性,核酸检测阴性,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清抗体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或协同。常用的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待检血样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本垫,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金标垫上吸附有胶体金(聚集后呈红色)标记的特异性抗原I,若样本中含有病毒特异性抗体,则二者相互作用形成金标记抗原I-抗体复合物,然后继续向前移动,与固定在检测线(T线)的抗原II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线上,产生红色条带。游离的金标记抗原I则继续向前到达质量控制区(C线),与此处固定的特异性抗原I的抗体(图中简称抗抗体)结合,从而使C线发生颜色变化。在对新型冠状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时,将血样与稀释剂混合后,直接添加到样本垫等待15min左右,就可以通过T线与C线的颜色来判断结果。T线与C线都变红色,则为阳性,说明血样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

①检测新冠病毒抗体时,采用的抗原I和II为同种抗原,可选___作为抗原。
②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是因为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___的特异性结合。根据文中叙述,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这种结合有___次。若待测血样中无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则为阴性,显色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冠病毒的预防主要是接种疫苗,灭活病毒疫苗是一种常见的疫苗,灭活病毒疫苗制备前期需用具有________的细胞培养新冠病毒。两次接种需间隔一段时间,若时间过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疫苗效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