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新冠病毒表面的棘突蛋白(S蛋白)是介导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蛋白,据此,某科研团队研制出mRNA疫苗。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mRNA作为抗原直接刺激机体产生抗S蛋白抗体
B.疫苗发挥作用需APC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
C.该mRNA的首端应具有启动子,提供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
D.对新冠患者注射该mRNA疫苗,是目前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
2022-03-04更新 | 2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3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2 . 自2019年爆发的新冠病毒以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动态清零政策越来越显现出优势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数西方国家轻视病毒的传播,使国民成了该病毒的人肉培养基,以致病毒变异不断,难以迅速扑杀。目前人类研发出特殊的培养基培养该病毒获得疫苗。
B.并非平时身体强壮的人都能够抗感染,有些著名的运动员感染后死于“细胞因子风暴”。说明身体强壮并不一定免疫力就强,应该使免疫力更强才越安全。
C.核酸和抗体双检测结果分别为“阴性、阳性”的人是打过疫苗或曾患该病已经痊愈且目前没有感染人。这两类人获得的免疫分别属于自然被动免疫和人工主动免疫。
D.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接种后在人体内应产生抗原,经过APC、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最终产生抗体。半年左右补打加强针是因为记忆细胞的寿命保守估计是半年以上
3 . 新冠毒株变异株B.1.1.529(Omicron)棘突蛋白上的突变比德尔塔毒株多一倍,这种大量突变可能是在免疫缺陷患者慢性感染期间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不断出现是由于宿主细胞中的RNA单链更易发生突变
B.Omicron变异株的出现意味着需对基于原始毒株设计的疫苗进行修正
C.多个突变可能会降低因接种疫苗而产生的抗体的识别能力
D.免疫缺陷患者可能成为新冠毒株突变的一个重要来源
2022-02-04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
4 .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若体温超过37.3℃,并且有咳嗽、咽喉痛,乏力或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应佩戴口罩去发热门诊就诊,这对当前新冠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相关症状筛选出发热患者,目的主要是保护易感人群
B.体温维持在37.3℃的发热患者,其体温调节发生了紊乱,部分酶活性降低
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D.发热患者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的舒张等方式进行散热
2021-12-27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