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该病毒。如图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过程是_______________免疫(填“体液”、“细胞”或“无法确定”),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细胞①-⑤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_________(填数字标号);当新冠病毒再次进入新冠肺炎康复者机体时,体内a过程引发的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定点学说认为,人和高等恒温动物的体温类似恒温器的调节。调定点的作用相当于恒温箱的调定器,是调节温度的基准。新冠肺炎感染者出现发热现象是由于病毒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人体的_______________(填结构)起着体温调定点的作用。某新冠肺炎患者持续高烧39.5℃,该状态时其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是产热量____________散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 . 新冠病毒是一种单条正链RNA的冠状病毒,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
A.冠状病毒的体内含有核糖体等细胞器
B.病毒体内的RNA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该病毒遗传物质水解可得到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D.冠状病毒的细胞质膜含有N和P两种元素
3 . 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衣壳外面包裹着脂质包膜,其上排列较宽的棘突蛋白(S 蛋白),图 1 表示其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图 2 为将新冠肺炎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到健康猴子体内后,抽取血清中的抗体进行测定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的角度去分析,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______________(抗体/抗原)。
(2)棘突蛋白(S 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 ______________结合,新型冠状病毒从而入侵人体细胞,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这些宿主细胞能被 ______________细胞识别并裂解。
(3)得到图 2 结果的实验中,实验组注射灭活的疫苗,对照组注射__________。据图2判断疫苗组在接种后 42 天前产生抗体的细胞由 ___________分化而来,在第 42 天两条曲线升高,表明猴子体内抗体数量突然上升,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则可用于治疗 ______。(选项在后面)
A.红斑狼疮B.过敏性鼻炎C.艾滋病D.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4 . 在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中,有时使用到糖皮质激素(GC)。GC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正常机体调节GC分泌的途径如下图所示(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关于GC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冠肺炎患者使用GC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消灭病毒
B.长期大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弱
C.GC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级调节
D.GC的分泌过程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
2022-01-16更新 | 401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热身生物试题
5 . 目前研制的新冠疫苗有多种,其中mRNA疫苗备受关注。研究发现,纳米脂质颗粒(LNP)能使mRNA疫苗在体内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进行靶向递送。mRNA疫苗通过胞外递送到胞内后可能面临着内体逃逸和胞内免疫两个难点,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以寄生方式在活细胞中生活
B.mRNA疫苗以胞吞的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内体小泡,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内体小泡逃逸才可能翻译出抗原蛋白,抗原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D.若内体小泡内的mRNA未实现逃逸,则会被TLR3和TLR7/8识别,使该mRNA降解
6 . 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全长约为27~32kb,其侵染进入宿主细胞后,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增殖过程中不存在逆转录过程
B.过程①直接以病毒的RNA为模板,指导合成病毒相关蛋白,共有两种RNA参与
C.图中所示的酶可以催化RNA|的合成,完成RNA分子的复制
D.过程①和②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两个过程均发生在宿主细胞中
7 . 新冠肺炎(COVID-2019)是一种严重呼吸系统症状的高传染性疾病,严重时可致人死亡。该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RNA病毒)引起的,为探究如何更好的防治该病,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研究。
(1)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Cov(“非典”病毒)结构相似,都是营________生活的生物,侵染宿主细胞后,以_________为模板,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原料,合成并组装新的病毒,同时会引发机体发生特异性抗病毒的细胞免疫。
(2)2019-nCov病毒主要通过其表面棘突蛋白S与人宿主细胞膜表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结合而感染细胞。S蛋白分为2个亚基S1和S2,S2蛋白包括两个膜融合区HR1和HR2,HR1和HR2结合形成复合体6-HB,使病毒吸附并发生膜融合而进入宿主细胞中。
①科研人员比对SARS-Cov与2019-nCov S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发现两者HR1有8个氨基酸不同,HR2完全相同,说明以2019-nCov的RNA反转录时,以____________为原料形成的HR1基因发生了改变而导致的,HR2相对而言,更保守,不易发生变化。
②科研人员为研究HR1结构的改变,是否影响HR1和HR2的结合,从而改变其感染宿主细胞的方式,设计人工合成了结构和HR1、HR2相同的HR1P、HR2P,探究两者的自我折叠,以及相互结合情况。利用圆二色光谱技术进行检测,如图所示:

注:圆二色谱技术是研究蛋白质构象变化的重要技术,主要进行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结合的研究。θ角的数值大小与物质的折叠率或物质之间的结合率成正相关;EK1为治疗SARS疾病时使用的融合抑制剂。
据图可知,与其他组相比,HR1P和HR2P的结合率______(选填“高”或“低”);且复合体表现出6-HB的特征,说明2019-nCov的感染机制与SARS-Cov相似,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③根据上图物质之间的结合情况,研究人员认为________和EK1可以作为融合抑制剂,当患者使用含此类物质药物后,能够竞争性结合_________,从而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融合。
(3)根据上述研究,科研人员明确了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过程为:I.S1蛋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II.S2亚单位的FP(融合蛋白)插入宿主细胞膜内;III.触发HR1和HR2结合形成6-HB复合体,从而与宿主细胞融合。请结合上述过程,分析融合抑制剂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时荧光RT-PCR可对该病检测,通过引物和探针与新冠病毒核酸特异性的 RNA 区域高度匹配,一旦检测到,即可判断为阳性。该做法包括使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使用反转试剂盒得到__________,然后进行荧光定量PCR。
(5)对于该病的治疗,疫苗的研发也是一大应用前景,如果将HR1或HR2作为疫苗原料,HR2更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新冠病毒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实现入侵,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增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下图曲线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抗体的变化情况。请回答:

(1)与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
(2)新冠病毒表面的蛋白质与靶细胞膜上的ACE2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
(3)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核酸和抗体检测上,与抗体检测相比,核酸检测的优点有______
(4)由图可知,______抗体阳性可提示近期感染。若某人检测到IgM抗体阳性,要确定其是否具有传染性,可对其进行______
(5)已知脂肪细胞分泌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能促进血管收缩,是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一。ACE2能够将AngⅡ转化为其他物质,而ACE2可能与高血压发病的性别差异有关,下图为AngⅡ处理不同性别的正常小鼠与ACE2缺失型小鼠时收缩压(SBP)的变化结果。

①随着AngⅡ处理时间的增加,收缩压(SBP)呈现______的趋势。
②注射血管紧张素几分钟后,正常小鼠与脂肪细胞ACE2缺失小鼠相比,雌雄个体收缩压(SBP)变化的差异是______
③高血压发病的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激素对ACE2的调控,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信息,推测肥胖雌性小鼠患高血压风险低于肥胖雄性小鼠的原因是: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