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抑郁症是一种以快感缺失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为4.3%。适量的甜食可以愉悦心情,使人获得愉悦感。
(1)抗抑郁药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动作电位在末梢处消失后要经过0.5-1毫秒才在突触后神经元产生膜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有的抗抑郁药物可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而发挥作用,由此可推测5-羟色胺是一种_______性递质。
(2)盐酸氟西汀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抗抑郁药,研究人员对实验性抑郁症模型大鼠腹腔注射盐酸氟西汀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后大鼠海马巢蛋白(nestin)阳性神经前体细胞数(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神经祖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nestin是神经前体细胞的标记蛋白,需要在处死大鼠后测量),旨在进一步探讨抑郁症的发生机制及盐酸氟西汀抗抑郁治疗机制,为临床抑郁症的诊治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①准备、分组:随机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大鼠42只,其中36只需预先经应激处理培育成抑郁症模型大鼠再进行分组。
②给药方法:空白对照组18只,根据实验进程又分空白对照I、Ⅱ、Ⅲ组,每天在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2次,分别注射1、2、3周;药物组18只,根据实验进程又分为药物I、Ⅱ、Ⅲ组,每天在相同时间腹腔注射适量适宜浓度盐酸氟西汀2次,分别注射1、2、3周。
③各组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测量体重的变化和1%蔗糖溶液消耗量、nestin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数据为第三周时测量。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_______
④结果分析:与空白对照组比,药物组大鼠体重增加量、蔗糖消耗量显著增加,说明盐酸氟西汀能___________
(3)海马区参与了学习记忆、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调节。海马区体积缩小可能是导致抑郁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结构基础,依题意推测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理是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2 . 研究发现,毒品造成的心血管损害主要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如可卡因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其发病机制是:中枢兴奋导致的心血管交感神经反应,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心肌代谢增强和心肌缺氧,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卡因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可能是因为增强了交感神经的作用
B.长期吸食可卡因可使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数量增多、兴奋性增强
C.神经递质儿茶酚胺可使心肌细胞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D.吸食毒品可能会导致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2024-03-05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3 . 若持续咳嗽时间超过8周后会发展成慢性咳嗽,如图表示慢性咳嗽发生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脑干是连接___________的重要通路,是___________调节的基本活动中枢,图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前膜内ATP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突触前膜释放的ATP可能是作为___________参与产生慢性咳嗽的神经调节过程,释放到突触间隙的ATP对突触后膜具体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种药物可以治疗慢性咳嗽,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4 . 突触传递信息易受一些化学物质的干扰,下列是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机制及可导致人体出现的症状,其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作用机制症状
A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可阻碍神经中枢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如甘氨酸肌肉痉挛
B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滞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肌无力
C药物“新斯的明”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肌肉痉挛
D银环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但不具备乙酰胆碱的功能肌肉痉挛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1表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①②③表示刺激位点,电表两极分别接在两个神经元膜外侧。图2表示图1中圆圈部分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中位点②是电表两极的中点,则在②处给予一适宜刺激,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______,出现该偏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若Ⅰ是多巴胺,通常储藏在突触前膜的___________中;吸食可卡因后会导致多巴胺的回收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从而使突触后膜___________
(3)若某同学想要利用图1装置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请写出该同学的具体实验思路及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
6 . 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属于国家管控类药品)具有镇痛作用,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MOPR是阿片类药物的受体)。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引起MOPR蛋白磷酸化,导致MOPR脱敏,进而造成药物耐受。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P前,神经递质P存储在________(填细胞内的一种结构)中。神经元通过图示方式释放神经递质P,这种方式释放的意义是_____
(2)据图可知,阿片类药物主要成分与_______结合后,会降低胞内_______的浓度,最终阻断兴奋的传递,进而发挥镇痛作用。
(3)β-榄香烯是从天然中草药植物温郁金中提取获得的化学物质。为探究β-榄香烯对阿片类药物耐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将若干大鼠随机分为①对照组、②吗啡(阿片类药物)组、③0.7mg/kgβ-榄香烯组、④2.8mg/kgβ-榄香烯组和⑤艾芬地尔(阳性对照药物)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构建骨癌痛一慢性吗啡耐受模型,其中①②注射DMSO(药物溶剂),其余各组注射溶解DMSO的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0d。每天对各组大鼠进行机械撤退阈值检测(将刺激仪接触大鼠左侧足底中部,在5s内最大可追加至50g力量,观察大鼠缩爪反应并记录机械撤退阈值),结果如图2所示;并在10d时测定各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细胞中cAMP和MOPR的含量,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2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图3实验结果说明,β-榄香烯的作用机理是_____
2023-09-07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稳派上进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7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等。研究发现这与患者体内细胞1分泌的某种信号分子(图中以“▲”表示)难以作用于细胞2有关,相关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离子X进入细胞2的方式是主动转运(主动运输)
B.细胞1分泌信号分子的过程消耗能量、细胞膜面积增大
C.患者发病的原因可能是蛋白质A数量增加或活性增强
D.研发激活信号分子水解酶活性的药物,可用于改善抑郁症状
8 . 毒扁豆碱等物质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分解,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及肌肉的收缩,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为_________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传递特点表现为_________
(3)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通过分解或回收被灭活,试分析毒扁豆碱产生危害的机理是_________
(4)小明误食了毒扁豆碱类物质引起轻微中毒送医,医生的紧急处置办法有_________(回答1点)。
2023-03-31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9 . 针刺疗法是我国古老的医疗技术,研究发现针刺肢体具有镇痛作用。已知应用密胆碱阻断脑内乙酰胆碱合成会明显降低针刺的镇痛作用,应用氯化胆碱促进脑内乙酰胆碱的合成,则会增强针刺的镇痛效应。实验人员以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痛觉的产生不属于反射
B.针刺可能具有抑制脑内乙酰胆碱释放的作用
C.切断脊髓和大脑的联系,针刺无法发挥镇痛效应
D.脑内的乙酰胆碱可能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起作用
10 . Ⅱ型单胺囊泡转运体(VMAT-2)的生理作用是将细胞合成的多巴胺储存于囊泡中,并介导突触前膜囊泡内储存的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多巴胺转运体(DAT)是双向载体,它能将突触间隙内多巴胺重新摄入突触前的细胞质。冰毒是一种强效的精神兴奋剂,位于突触间隙的冰毒可以结合DAT,导致细胞内多巴胺大量转运到细胞外并抑制多巴胺的重摄取;另外,冰毒还能通过与VMAT-2作用,最终破坏囊泡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质子浓度梯度,引起突触囊泡将多巴胺释放到周围的细胞质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VMAT-2 的生理作用之一是合成多巴胺储存于囊泡中
B.冰毒会持续引发突触后膜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
C.冰毒通过作用于DAT和VMAT-2,破坏囊泡的相应功能
D.DAT能将突触间隙内多巴胺重新摄入突触前的细胞质,防止多巴胺持续发挥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