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2022-06-09更新 | 16531次组卷 | 64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2 . 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_________________方式被释放到[   ]_____________(内环境成分)中,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产生兴奋,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2022-01-15更新 | 2730次组卷 | 25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帕金森病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由甲图中黑质-纹状体相互调节关系,可以推测帕金森病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增加。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神经元b释放乙酰胆碱,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
B.甲图中,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C.研究发现,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也存在多巴胺受体,如果该受体与多巴胺结合,会导致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促进多巴胺合成、释放
D.对比甲、乙两图,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
2021-05-12更新 | 4218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某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下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受体)时,C(Ca2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__(结构)组成部分。
(2)轴突末端释放ACh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在ACh释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图示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Na由通道进入细胞内,其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3)当ACh作用于A时,在骨骼肌细胞内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ACh,骨骼肌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的控制。
(6)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__________症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葵毒素(ATX)能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科学家利用枪乌贼神经元进行实验,探究海葵毒素对兴奋传递的影响。图1是用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并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mV),图2是0.5 ms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峰值(mV)结果,曲线Ⅰ是未加海葵毒素(对照),曲线Ⅱ、Ⅲ、Ⅳ分别是枪乌贼神经元浸润在海葵毒素中5min后、10min后、15min后的测量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海葵毒素处理15min后,刺激枪乌贼神经元后不会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
B.持续增大微电极刺激强度,则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峰值也会一直变大
C.根据实验可推断,海葵毒素可以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海葵毒素可用来开发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
2023-05-19更新 | 908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机能。中脑边缘的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多巴胺可使此处神经元兴奋,因此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一旦停止吸食可卡因,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可卡因,从而造成对可卡因的依赖。下图表示多巴胺的释放与回收模式,MNDA是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释放
B.可卡因可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载体促进多巴胺回收
C.多巴胺运转载体可调节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浓度
D.长期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MNDA增多
7 . 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素,这种毒液具有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的接头相当于突触)传递阻滞作用,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对这种神经毒液作用机理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
B.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小体,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C.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
D.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
2023-10-12更新 | 661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其体内含有的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若烹饪不当会引发中毒。河豚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且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但河豚毒素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增加神经细胞间隙的Na+浓度不能有效治疗河豚毒素中毒
B.河豚毒素会减小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静息电位的峰值
C.河豚毒素中毒后人的肌肉会松弛,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增强
D.河豚毒素经提纯、减毒后可作为镇痛药物或麻醉药
9-10高二下·安徽蚌埠·期中
9 .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2020-12-11更新 | 1709次组卷 | 169卷引用:2011-2012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10 . 河豚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但其体内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从而导致神经麻痹等,使人迅速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极微量的河豚毒素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
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C.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
D.河豚毒素的毒性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2023-08-15更新 | 332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