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镇痛类药物根据作用原理分为两类,一类是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相关受体,使C物质释放减少,从而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的传递;另一类主要是作用于Na+通道蛋白,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从而减缓疼痛反应。下图是这两类药物作用的示意图,A、B为具体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药物A起作用时,Na+会内流导致膜内电位变为正电位
B.药物B起作用时,不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
C.物质C传递痛觉信号时不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D.物质A、B、C的作用均不具有持久性,需定期输入或机体持续产生
2024-05-2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2 . 药物“安坦”可抑制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性递质)和特异性受体的作用,可用于缓解帕金森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通过主动运输至突触后膜
B.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后可增大膜对K的通透性
C.“安坦”抑制递质的释放而降低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D.“安坦”可用于治疗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

3 . 5-羟色胺(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信号分子,抑郁症患者的5-HT水平较低。释放的5-HT发挥作用后,部分5-HT被膜上的5-HT转运体重吸收进入突触前神经元。氟西汀是一种抗抑郁药物,能抑制5-HT转运体的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5-HT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发挥作用后即被降解
B.5-HT转运体位于突触前膜上,能识别并转运5-HT
C.氟西汀是通过促进5-HT的释放来改善抑郁症状的
D.5-HT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后,会引起大量内流
4 . 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使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药物X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图中的A~E代表实验位点(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的位点)。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将X放于D点后刺激C点,若肌肉收缩,则X不能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B.将X放于D点后刺激E点,若肌肉收缩,则X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C.将X放于B点和D点后刺激E点,若肌肉不收缩,则X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D.将X放于B点后刺激A点,若肌肉收缩,则X不能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2024-03-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外是负电位
B.由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前膜
C.“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的某些信息分子含量减少
D.“瘾君子”吸食毒品后,出现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H区兴奋性过高有关
6 . 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药物与神经递质争夺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可能阻碍兴奋的传递
B.某些药物通过抑制神经递质被回收或分解可防止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
C.重症肌无力病人体内自身产生抗体去攻击乙酰胆碱受体属于过敏反应
D.长期吸食可卡因易上瘾是因为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增加
7 .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女性产后易得抑郁症的概率可达到10%~15%。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5-羟色胺(5-HT,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相对或绝对的不足或缺乏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5-HT时,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组织液中的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引起Na+内流
C.女性产后易得抑郁症,是由于女性大脑合成的5-HT突然减少所致
D.抑制5-HT重吸收或抑制5-HT被相关酶分解可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2023-12-17更新 | 3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8 . 临床上常用以吗啡为代表的麻醉性镇痛药,吗啡通过激活感觉神经突触前膜上的相关受体,引起一系列反应,使致痛物质释放减少,最终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的传递,产生镇痛作用,但具有成瘾性。科学家为研究新型镇痛药,设计了实验装置(图甲,电表Ⅰ的电极分别在Q点细胞内外侧、电表Ⅱ的电极分别在 R、S点的细胞外侧)并建立了痛觉产生的神经通路模型(图丁)。科学家发现河豚毒素(TTX)可以特异性且快速阻断Na+通道,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来镇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静息时,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则电表Ⅰ的指针右偏幅度增大
B.刺激P点,电表Ⅰ和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分别为图乙和图丙
C.停用TTX后刺激P点,电表Ⅰ指针偏转幅度变大,最大处Q点膜内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
D.X 物质可代表吗啡,长期使用吗啡后突然停止,会使得致痛物质释放量迅速增加
9 . 多巴胺(DA)是脑内传递愉悦感的一种神经递质。毒品可卡因可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DA的功能,DA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进而导致突触后膜上DA受体减少。可卡因失效后,机体正常神经活动受影响,必须继续服用可卡因才能获得愉悦感,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A由神经元合成,可影响其他神经元
B.DA经自由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DA受体
C.DA受体的数量明显减少可作为检测毒瘾的依据之一
D.毒瘾难戒也与DA受体数量减少后难以恢复密切相关
10 . “渐冻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肌肉逐渐萎缩无力,直至瘫痪,而患者大脑始终保持清醒。如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经检测ALS患者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含量比正常人高,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谷氨酸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其目的可能是防止被细胞内的酶降解
B.ALS发病的机理可能是由谷氨酸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渗透压升高从而水肿破裂
C.对患者注射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时,病人既没有感觉也没有反应
D.可通过注射抑制谷氨酸释放的药物或注射与NMDA优先结合的药物缓解此病症
2023-12-08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