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止痛剂,适用于各种疼痛及外科手术等过程中的镇痛,其镇痛机制如图所示。同时芬太尼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体,促进多巴胺释放,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长期使用芬太尼会使快感阈值升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芬太尼因镇痛效果佳可作为治疗药物长期反复使用
B.芬太尼可能会抑制神经元膜上Ca2+通道的开放,减少Ca2+内流
C.芬太尼能促进神经元内的K+外流,增大动作电位的峰值.
D.芬太尼通过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2 . 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 Na的通透性增强
B.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到突触小体
D.可卡因 阻碍多巴胺回收,使大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
3 . 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素,这种毒液具有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的接头相当于突触)传递阻滞作用,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对这种神经毒液作用机理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
B.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小体,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C.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
D.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
2023-10-12更新 | 661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下图是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传至甲的末梢,引起甲神经元膜上Ca2+通道打开
B.若适度增加细胞外液Na+浓度,甲神经元兴奋时,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
C.若图中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抑制
D.若对甲神经元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2023-10-1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河豚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但其体内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从而导致神经麻痹等,使人迅速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极微量的河豚毒素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
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C.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
D.河豚毒素的毒性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2023-08-15更新 | 332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生物试题
6 . 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递质的降解酶,其抑制剂(MAOID)是一种常用抗抑郁药。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神经递质在细胞X和细胞Y之间只能进行单向传递
B.单胺类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即可使细胞X产生动作电位
C.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量增大
D.可选用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回收或分解过程的药物来治疗抑郁症
7 . 抑郁症是由高级神经活动产生重度消极情绪而得不到缓解造成的。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心或失落都是情绪的表现,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B.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神经元代谢提供的能量
C.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
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8 . 海葵毒素(ATX)能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科学家利用枪乌贼神经元进行实验,探究海葵毒素对兴奋传递的影响。图1是用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并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mV),图2是0.5 ms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峰值(mV)结果,曲线Ⅰ是未加海葵毒素(对照),曲线Ⅱ、Ⅲ、Ⅳ分别是枪乌贼神经元浸润在海葵毒素中5min后、10min后、15min后的测量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海葵毒素处理15min后,刺激枪乌贼神经元后不会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
B.持续增大微电极刺激强度,则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峰值也会一直变大
C.根据实验可推断,海葵毒素可以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海葵毒素可用来开发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
2023-05-19更新 | 910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其体内含有的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若烹饪不当会引发中毒。河豚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且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但河豚毒素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增加神经细胞间隙的Na+浓度不能有效治疗河豚毒素中毒
B.河豚毒素会减小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静息电位的峰值
C.河豚毒素中毒后人的肌肉会松弛,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增强
D.河豚毒素经提纯、减毒后可作为镇痛药物或麻醉药
10 . 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有机磷农药往往会抑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活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B.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使Na+内流
C.有机磷农药作用后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有机磷农药作用后突触前膜会持续分泌乙酰胆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