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图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及河豚毒素处理后,离体神经纤维上某点接受相同强度刺激时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降低培养液中K+浓度会提高B点的绝对值
B.神经纤维膜内K+/Na+比值从B→A时会增加
C.河豚毒素可能抑制Na+内流使动作电位无法形成
D.临床上可将河豚毒素作为镇定剂或麻醉剂
2024-04-03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2 . NAc是大脑中调控奖赏、药物成瘾等行为的关键区域,其主要的神经元包含D1和D2两类(图1)。ACE抑制剂(ACEI)在临床上常用于降血压,但近期研究发现其与上述两种神经元的关联。

(1)图1中的兴奋性神经元可释放谷氨酸将兴奋向D1神经元传递。谷氨酸作用于D1神经元的谷氨酸受体,使其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Na+____________,导致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用ACEI处理离体培养的小鼠NAc区脑组织切片。检测D1和D2神经元膜电位幅度,结果如图2。
①图2结果说明ACEI对NAc区两种神经元的抑制具有___________性。
②图1中兴奋性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存在阿片类受体,其活化程度可影响该神经元对谷氨酸的释放,若要验证ACEI对D1的抑制作用需要通过阿片类受体实现,实验组应加入的药物有 ______________
(3)D2神经元中高表达的脑啡肽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激活剂,外施阈值(100nM)以上的脑啡肽才能激活受体。科研人员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检测D1神经元膜电位频率(f),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膜电位频率的变化:(f两品施用后-f两品施用前)/f两品施用前×100%,结果如图3。

综合以上系列研究结果,科研人员构建了ACEI抑制D1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模型(图4),请写出图中的“a”_“c”所指的物质或结构,并用“↑”或“↓”表示Ⅰ—Ⅲ生理过程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D1和D2神经元在药物成方面分别发挥促进和抑制的作用,但二者形态和特性极为相似,很难通过理化手段进行精准调控。结合以上信息说明ACEI在降低药物成瘾风险方面的独特价值_____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神经毒性物质积累会使谷氨酸堆积在神经细胞之间,造成细胞损伤,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又称“渐冻症”。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NMDA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通道蛋白。下图中①~④为兴奋传递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过程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末梢
B.图中②过程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由图中③与④过程可知谷氨酸可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
D.ALS患者服用抑制谷氨酸释放的药物可缓解病症
4 . 机体局部组织损伤可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通常会引起局部组织疼痛。科研人员对枸杞多糖(LBP)相关药效开展了研究。
(1)某些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使相关神经元更易产生_____,并传至_____产生痛觉。
(2)福尔马林(FM)是常用致痛剂,致痛表现集中在时相I(注射后0~5分钟,直接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引起)和时相II(注射后15~25分钟,引起炎症因子释放而增加对疼痛的敏感性)。将若干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处理如下表,记录各组小鼠因疼痛发生的缩足行为,结果如图1。
分 组0~7天


连续灌胃
第7天灌胃实验后


右后足底皮下注射
适量LBP适 量 1 % F M
等量生理盐水等 量 1 % F M
等量生理盐水等量生理盐水

比较_____两组结果可知FM能引起疼痛。与乙组实验结果相比,甲组_____,由此推测LBP对FM致痛存在_____作用,且该作用可能只通过影响FM所致的炎症反应来实现。
(3)炎症因子IL-6使Ca2+通道(TRPV1)通透性增强,引起痛觉,其分子机制如图2所示。

据图概括IL-6通过PI3K发挥作用的两个途径_____细胞膜上的TRPV1通透性增强后,Ca2+内流增加,可_____神经元的兴奋性。
(4)为验证LBP通过抑制IL-6的释放发挥药效,将离体神经元和能释放IL-6的胶质细胞共同培养。对照组和LBP组均用辣椒素(TRPV1的激活剂)处理,检测神经元内Ca2+信号变化,结果如图3该实验不足以验证假设,还需补充检测_____,预期结果是_____
(5)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为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一种思路:_____
2024-01-3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吗啡是常用的镇痛剂,也是毒品的主要成分。研究者给重量大致相同的雌性大鼠按照20mg⋅kg⁻¹剂量的吗啡腹腔给药,注射乙醇5min后检测大鼠肝细胞的吗啡浓度,分组及结果如下图。据图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肝细胞内吗啡浓度随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
B.添加乙醇使吗啡代谢速率减缓
C.乙醇对吗啡代谢的影响并非随浓度增加而单调减缓
D.适度饮酒可降低吗啡对人体损伤
2024-01-2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
6 . 意外事故造成的脊髓损伤常导致患者残疾。通过外科手术辅以药物治疗仅有不到2%的患者恢复正常,这是因为成年人的轴突断裂后很难再生,不能重新建立损伤部位上、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科学家以成年小鼠为材料,研究脊髓横断后诱导轴突再生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
(1)脑和脊髓属于___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共同组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2)小鼠脊髓中有后肢运动中枢,若在脊髓胸段(T)和腰段(L)之间进行横断(图1),会导致小鼠___的躯体运动中枢无法有意识地控制后肢运动。

(3)研究者尝试诱导损伤部位以上的神经元轴突再生到损伤部位以下。通过一定技术,使T10部位的神经元表达轴突生长因子,同时在L2部位施加神经营养因子,成功诱导损伤部位以上神经元的轴突重新生长至损伤部位以下。检测脊髓损伤部位上、下电信号强度(图2)。结果表明神经传导功能并未完全恢复,判断的依据是___

(4)研究者推测只有使损伤部位上部的神经元轴突再生穿越断裂点后,与L2区靶神经元重新建立原有的突触联系,才能使运动功能得以恢复,因此进行如下实验:
①为了找到联系L2区原突触前神经元,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病毒注射到___(选填“正常”或“损伤”)小鼠的L2区,病毒侵染___结构使突触前神经元被标记上绿色荧光,再用带有红色荧光的抗体标记L2区神经元,观察到___,说明二者之间能形成突触,该突触前神经元被命名为SC神经元。
②诱导脊髓横断的小鼠SC轴突向L2区生长后,在图1所示延髓区施加电刺激,若检测到后肢肌肉___,则说明神经传导功能恢复。
(5)要将上述研究应用于临床治疗,请提出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
2024-01-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