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萨顿、摩尔根所用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摩尔根使用的方法分别为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
B.类比推理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
C.摩尔根首先假设果蝇白眼基因的位置,然后运用测交的方法进行验证
D.摩尔根使用假说—演绎法确定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且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 . 野生型蚕蛾(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体色为白色,基因型相同时,雌、雄蚕蛾的体色可能不同。现发现某封闭突变群体中雌蚕蛾的体色全部为白色,而雄蚕蛾出现灰黑色,该蚕蛾群体经多年保育选择,体色性状稳定遗传。将灰黑色雄蚕蛾与野生白色雌蚕蛾杂交,F1的雌、雄蚕蛾全部为白色;F1自由交配,F2中雌蚕蛾全部为白色,而雄蚕蛾中白色:灰黑色=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雄性隐性纯合子才表现为灰黑色
B.该突变群体中灰黑色为隐性性状
C.控制蚕蛾体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D.F1所有个体关于体色的基因型均杂合
3 .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编号

目镜

物镜

A

10×

B

15×

10×

C

10×

40×

A.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C组;同样光源下,视野最亮的是A组
B.制作口腔上皮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盖玻片
C.用A组镜头,可看到视野内充满了9个细胞,换B组镜头,大约可看到1个细胞
D.如果在玻片上写了个“6”,则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9”
2023-11-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4 . 将某雄性动物(2N=8,核DNA用15N充分标记)的细胞置于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取其中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其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两个荧光点随时间依次出现在细胞中①-④个不同的位置(箭头表示移动路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阶段,这两条染色体中含15N的DNA单链可能共有2条
B.①→②阶段和③→④阶段可能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C.荧光点从③向④移动过程中,细胞发生了着丝粒分裂
D.该细胞经两次分裂后得到的每个子代细胞都只能看到一个荧光点
2023-10-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5 . 谷氨酸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释放、回收的途径如图所示。EAAT是谷氨酸转运蛋白,物质X可提高EAAT活性,物质Y可提高谷氨酸受体离子通道复合物的数量。谷氨酸堆积在突触间隙会导致神经元受损,引发相关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元A为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只介导了图中神经元A、B之间的信息交流
B.据图可推测突触小泡膜上可能存在EAAT将细胞质基质中的谷氨酸运至突触小泡中储存
C.神经元A、B的信号转换形式相反,且谷氨酸在突触间隙中的运输不耗能
D.物质X和Y可分别促进谷氨酸的回收和神经元B将谷氨酸吸收至胞内
6 . 室内栽培绿萝能够有效清除甲醛污染。为研究其作用机制,科学家首先研究在密闭环境下绿萝正常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测定环境中的CO2浓度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而后将用特殊方法处理的甲醛通入密闭环境,研究绿萝处理甲醛的途径。图乙所示为光合作用和甲醛代谢的相关过程(其中HCHO为甲醛,RU5P和HU6P是中间产物)。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d时间内完全光照组植株固定CO2的速率是(b-c) /dppm/s
B.弱光照组叶肉细胞叶绿体产生的O2可扩散至线粒体和细胞外
C.可采用同位素示踪法追踪并探明循环②甲醛的碳同化路径
D.推测绿萝细胞同化甲醛(HCHO)的场所应是叶绿体基质
7 . 农谚有云:“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和无机盐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作物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细胞内合成DNA和RNA
B.农作物中的无机盐离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行使生物学功能
C.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D.活性蛋白失去结合水后会改变空间结构,重新得到结合水后不能恢复其活性
8 . 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且 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 9∶7 、 9∶6∶1和 15∶1,那么 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1∶3、 1∶2∶1 和 3∶1
B.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若子代数量足够多,且出现 6∶2∶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 AA 或 BB 致死现象
C.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配子比例
D.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也可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9 . 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DA-6)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产物,其含量与生物膜受损程度呈正相关。为研究DA-6对不同光照强度下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测定了实验12天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处理

光合速率

[mmol/(m2·s)]

气孔导度

[mmol/(m2·s)]

胞间CO2浓度

[mmol/(m2·s)]

RuBP羧化酶活性[μmol/(m2·s)]

丙二醛

(μmol/g)

不遮光+清水

10.1

0.16

260

38.2

2.12

不遮光+DA-6

15.2

0.24

255

42.1

1.93

遮光+清水

8.3

0.14

278

25.3

2.74

遮光+DA-6

13.4

0.23

269

35.7

2.39

A.DA-6可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来缓解遮光对光合作用造成的不利影响
B.DA-6可通过增大气孔导度和提高RuBP羧化酶活性来提高光合速率
C.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RuBP羧化酶活性降低
D.不遮光条件下,DA-6处理对提高光合速率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2022-05-28更新 | 30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线粒体外膜分布着孔蛋白构成的通道蛋白,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而线粒体内膜由于蛋白质含量高导致通透性低,丙酮酸需通过与H+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脂质的比值大于线粒体外膜
B.丙酮酸穿过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C.H+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改变线粒体内膜对H+的运输速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