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64 道试题
1 . 湿地污染主要是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等引起的污染所致。如图为某湿地被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后的治理措施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污水流入生态浮床后,经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及微生物分解,污染物最终被分解为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吸收利用,这样设计的原理是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生态浮床的植物通过遮光和大量吸收水体中的________使得浮游藻类大量减少,避免了水华现象的发生;生态浮床能净化污水且具有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2)该湿地生态系统从浅水区到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
(3)工业废水里含有镉,镉的循环与碳循环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衡水金卷高三下学期先享卷(二)生物试卷
2 .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图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该物质能刺激细胞c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免疫系统的防卫措施除了上述特异性免疫外,还有_____,它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是_____
(4)图中细胞f是____________,可由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由该细胞f参与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动物的免疫系统,除具有免疫防御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开学检测生物试题
3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图1表示DNA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为DNA复制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1是_________(填中文名称),7为_________(填中文名称)。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连接起来。图1中10的上端为_________(填“3'-端”或“5'-端”)。
(2)图2中②③处发挥作用的酶分别是_________,据图可知,DNA复制过程具有的特点有_________(填两点)。
(3)已知某DNA分子上有200对碱基,其碱基A和T占总碱基数的50%,其中一条链上T占该链的30%,A+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50%,则互补链上G有_________个。
4 . 高原地区蓝光和紫外光较强,常采用覆膜措施辅助林木育苗。为探究不同颜色覆膜对藏川杨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者检测了白膜、蓝膜和绿膜对不同光的透过率,以及覆膜后幼苗光合色素的含量,结果如图、表所示。

覆膜处理

叶绿素含量(mg/g)

类胡萝卜素含量(mg/g)

白膜

1.67

0.71

蓝膜

2.20

0.90

绿膜

1.74

0.65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三种颜色的膜对紫外光、蓝光和绿光的透过率有明显差异,其中________光可被位于叶绿体________上的光合色素高效吸收后用于光反应,进而使暗反应阶段的还原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与白膜覆盖相比,蓝膜和绿膜透过的________较少,可更好地减弱幼苗受到的辐射。
(2)光合色素溶液的浓度与其光吸收值成正比,选择适当波长的光可对色素含量进行测定。提取光合色素时,可利用________作为溶剂。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应选择红光而不能选择蓝紫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覆盖蓝膜更有利于藏川杨幼苗在高原环境的生长。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昨日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课标高考真题河北生物试卷
5 . 一万多年前,某地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联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 a 、 b 、c、d 鳉鱼)。下图为该地1万多年以来湖泊的变化示意图。

(1)现今,D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种群的_____________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步。
(3)有人将现在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 a 和 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 a、 b 之间存在__________,它们属于两个___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来自C、D两湖的鳉鱼( c 和 d )交配,其后代具有正常生殖能力,且后代之间存在一定性状的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6 . 甲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中显示部分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可能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的有_____。F细胞表示的分裂时期为_____期,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图乙中③和⑥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时间段是_____。(填图中数字)
7 . 南瓜是一种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果形有三种表型。为探究南瓜果形的传递规律,研究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F2的数量比约为_____。由此推测,南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
(2)将F1与长圆形南瓜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______种,表型有_____种。
(3)若研究人员将F2中的圆球形植株与长圆形植株杂交,则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8 .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上,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上。为判断玉米宽叶和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个小组独立开展了实验。小组①以纯合窄叶和纯合宽叶植株为亲本间行种植,让其自然受粉,观察子代表型。小组②以自然界中的多株宽叶植株为母本,均授以某窄叶植株的花粉进行人工杂交,观察并统计所有F1的表型及比例。

   

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①的玉米传粉方式是_____(填“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或“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若小组①的实验结果:宽叶玉米所结种子种植后,子代表型为______,而窄叶玉米所结种子种植后,子代表型为_____,则宽叶为显性性状。
(2)在该实验中,小组②需对母本进行_____处理以防止玉米自然受粉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若宽叶为显性性状,则小组②实验中F1表型比例不是1:1的原因是_____
9 . 分析下列图形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图_____
(2)图C中含_____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_____条染色体,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_____(填“是”或“否”)可育。
(3)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低温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能够_____,以致影响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于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昨日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0 . 手指被割破时,机体常出现疼痛、心跳加快等症状。下图为吞噬细胞在病原体感染过程中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NGF为吞噬细胞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
(1)请写出手指被割破到机体出现疼痛的过程中,信号的传递过程:___
(2)在T处兴奋的传递是___(填“双向”或“单向”)的,原因是___
(3)皮肤破损后,病原体进入可加剧疼痛。由图可知其机制为:能促使吞噬细胞分泌___,该物质作用于___,进而使感受器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为___,产生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加剧痛觉。
(4)手指被割破后,在交感神经作用下,通过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等最终导致心跳加快,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调节。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