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SREBP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蛋白)可协助SREBP前体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SREBP前体经酶切后,产生具有转录调节活性的结构域,随后转运到细胞核激活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白桦醋醇能特异性结合S蛋白并抑制其活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REBP前体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需要消耗能量
B.S蛋白可以调节胆固醇合成酶基因在细胞核内转录
C.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也是动物细胞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D.白桦醋醇可通过影响SREBP前体转录调节活性结构域的产生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2 . 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和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发生相应的作用。据此分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甲膜,使BC释放的谷氨酸增多
B.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丙膜,进而使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导致Ca²通道活性下降
C.细胞 AC 与细胞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甲膜
D.正常情况下,甘氨酸受体和Ca²通道不会成为内环境的成分
3 . 科研人员用一种甜瓜(2n)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经自交得到F2,结果如表所示。已知A、E基因同在一条染色体上,a、e基因同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当E和F同时存在时果皮才表现出有覆纹性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性状控制基因及其所在染色体母本父本F1F2
果皮底色A/a位于4号染色体黄绿色黄色黄绿色黄绿色:黄色≈3:1
果皮覆纹E/e位于4号染色体,F/f位于2号染色体无覆纹无覆纹有覆纹有覆纹:无覆纹≈9:7
A.母本、父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eeFF、AAEEff
B.F1的基因型为AaEeFf,产生的配子类型有8种
C.F2的表型有4种,基因型有9种
D.F2中黄绿色无覆纹果皮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16
4 .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E.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作用于肝脏,但二者发挥作用的效果不同
F.结扎动物的胰导管后导致腺泡组织变性,但胰岛无变化,结扎的动物不产生糖尿
G.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影响激素的分泌
H.通过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肾上腺素的合成量进而影响糖类的代谢
5 . 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标志新物种的形成
D.若两个动物交配后能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6 .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色素性皮肤病。该病以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形成白斑为特征,全身各部位可发生,常见于指背、腕、前臂、颜面、颈项及生殖器周围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黑色素细胞内各种氧化反应,会产生物质X,破坏细胞内生物分子,导致释放黑色素细胞特异性抗原。推测物质X为自由基
B.树突状细胞可将黑色素细胞特异性抗原摄取处理,机体中起类似作用的免疫细胞还有B细胞、巨噬细胞
C.据图分析,细胞毒性T细胞经两条途径共同作用而被激活。激活的T细胞会增殖、分化,从而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
D.白癜风病人的黑色素细胞内不是酪氨酸酶的活性低,就是控制酪氨酸酶基因缺失,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
7 . 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 =4)的基因型为AaBb,现将其一个精原细胞的DNA都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并放入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分裂,其中某个子细胞染色体及其基因位置如图所示,且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只发生了一次遗传物质的异常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只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若只有2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只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
C.若只有3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D.若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
8 . 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等蓝细菌大量增殖并产生难以降解的藻毒素,严重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健康。研究者在不同时期采集某湖水样本,测定微囊藻及部分水生动物可食用组织的藻毒素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水生生物种类分布食性藻毒素含量(ug/g干重)
微囊藻暴发初期微囊藻暴发期
微囊藻浮游——2.037.14
铜锈环菱螺底栖以有机碎屑、浮游藻类等为食0.633.69
鲢鱼水体上层主要以浮游藻类为食1.0512.936
翘嘴红鲌水体中上层以鱼、虾为食1.1135.91
鲤鱼水体下层以有机碎屑、幼螺、藻类等为食0.4711.07
A.微囊藻的增殖必然导致湖泊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B.表中生物不同分布体现了湖泊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鲢鱼与鲤鱼不同食性说明两者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D.翘嘴红鲌属于所调查水域的最高营养级生物
9 . 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细菌,这种细菌和原始真核生物共生,并在长期的共生中逐渐演化成线粒体,下列证据支持该学说的有(  )
A.线粒体外膜与好氧细菌细胞膜的成分相似
B.线粒体与好氧细菌都具有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
C.好氧细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D.线粒体内膜与好氧细菌细胞膜的成分相似
2022-06-16更新 | 5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10 . 黄瓜植株有雌株(仅花的雌蕊发育)、雄株(仅花的雄蕊发育)与两性植株(花的雌雄蕊均发育)之分。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和B均是花芽分化过程中乙烯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对黄瓜的性别决定有重要作用。基因A和B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B基因的表达与乙烯的产生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B.雄花黄瓜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
C.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黄瓜植株杂交,F1中雌蕊能发育的植株比例为1/2
D.对两性植株外源施加乙烯,可以使其转化为雌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