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供体细胞的分化状态和表观遗传修饰模式是影响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的重要因素。为研究供体细胞RNAm6A修饰(即RNA某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对猪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者进行系列实验。
(1)核移植的受体是_________细胞,选此细胞的原因除体积大易操作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核移植后的重构胚发育至_______________阶段可利用__________技术转移到代孕母体子宫内以获得子代个体,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得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_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医学研究。
(2)RNAm6A修饰可通过提高mRNA结构稳定性来影响早期胚胎发育。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甲组)属于多能干细胞,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乙组)则是处于分化终端的体细胞。研究者比较了两细胞内RNAm6A修饰水平及其作为核供体时重构胚的发育效率,结果如图1、2。

   

结果表明,核供体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____________
(3)为验证RNAm6A修饰水平与核移植胚胎发育能力的关系,研究者进行如下实验:

组别

核移植胚胎发育能力的检测结果

对核供体细胞的处理方法

胚胎总数

胚胎卵裂率

囊胚率

对照组

导入空载体

187

59.4%

16.8%

实验组

导入M基因过表达载体

185

71.3%

27%

导入空载体是为了排除_________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结果表明,__________可提高核移植胚胎的发育能力。
(4)为研究导致不同供体细胞RNAm6A修饰水平差异的原因,研究者分析了M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M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为22%,而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则为50%。据此设计实验:
实验组用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不处理检测两组的M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请修正实验方案: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RNAm6A修饰水平高的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中DNA损伤位点较少。请推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的能力较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 . 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下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和互换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5、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减数分裂结束后,基因2、4、6、8可出现在同一个精细胞中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5、6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会互换
D.1与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3 . 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疱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液体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2022-12-02更新 | 1165次组卷 | 7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4 . 野鼠色纯色小鼠与黑色有斑小鼠交配,Fl均为野鼠色纯色。F1与黑色有斑小鼠交配,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纯色:野鼠色有斑:黑色纯色:黑色有斑=82:19:22: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野鼠色相对黑色、有斑相对纯色是显性性状
B.有斑与毛色性状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Fl产生4种类型配子,且比例约为4:4:1:1
D.Fl相互交配,后代中不同于Fl表型约11/50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5 .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细胞内结合水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生物体构成成分
C.水在细胞代谢中既可以作为反应物,也可以作为代谢产物
D.储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降低代谢水平,以保持休眠状态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6 . 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同时分行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研究者进行了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单作、豌豆-玉米间作模式中的玉米产量,发现提高种植密度均可增产,且间作更显著,中密度间作产量最高。
(1)适宜条件下密植可增产,但密度过大可能由于叶片遮挡而导致光线不足,为光合作用暗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_不足,从而降低光合速率。
(2)研究者测定了不同密度和模式下玉米的光合速率和叶片光合生理指标。

①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肉细胞中的光合色素存在于__________上,可溶解于______________中。研究者测定叶片光合速率后,在相同位置测量了叶绿素相对含量,结果与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
③研究者通过电镜观察V12后间作玉米叶片,与单作相比,发现气孔密度、叶绿体数量_____________
(3)间作模式中玉米和豌豆之间存在__________关系,密植进一步强化了此种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解释豌豆收获(V12)后,间作密植玉米的一系列光合生理指标(至少写出两点)的变化及最终实现增产的机制。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提高间作密植的优势,可在_____________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2022-11-09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二倍体植物高茎(AA)与矮茎(aa)进行杂交,某一亲本在减数分裂中发生染色体变异,子代出现了一株基因型为AAa的可育高茎植株。下图不能表示此植株的是 (       
A.B.C.D.
8 . 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编码M蛋白,参与听觉产生。M基因纯合突变诱发耳聋,一耳聋患儿M基因存在2个片段的异常,患儿及其听觉正常双亲M基因的片段1和片段2序列信息如图所示,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片段1突变的M基因,M蛋白的肽链可能变短
B.片段2突变的M基因,可能表达正常M蛋白
C.虽然双亲M基因均发生突变,但是听觉正常
D.M基因突变的形式,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9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马先蒿属植物长花冠管的适应意义
马先蒿属植物花部形态具有极大的多样性,最明显的是花冠管的长度从不到1cm变化到超过了12cm,拥有长花冠管的品种同时也具有较长的花柱。一直以来,长花冠管的进化被认为是由与之匹配的长吻传粉者驱动选择进化的结果,出现这种协同进化关系的前提是这些花要在花冠管底部有花蜜提供给传粉者,而马先蒿的长花冠管中虽然有退化的蜜腺,却没有花蜜,且无论是长管还是短管的马先蒿都由熊蜂(短吻)传粉。
有亲缘关系的亲本进行交配,增加了有害等位基因纯合几率,导致个体适应能力下降,这被称为近交衰退现象。在动物传粉的植物中还存在生殖干扰现象:通常会有远多于胚珠数目的花粉落到柱头上,其中包括同种的花粉和其他物种的花粉,当柱头上花粉量达到一定值时,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胚珠,其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来自异种的花粉可通过堵塞柱头阻止同种花粉的受精成功。马先蒿属的很多物种同域分布且共享熊蜂这一传粉者,因此生殖干扰现象普遍存在。有人推测,马先蒿的长花柱可为竞争的花粉提供更长的跑道,有利于筛选到高质量的花粉。研究者移栽马先蒿长管品种A,通过改变生长条件,培育出短管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实验,结果如下表。

人工授粉类型

结籽率

短管组

野生型

自交授粉

(花粉来自同株异花)

0.29

0.25

异交授粉

(花粉来自距离受体植株至少100米远的同种异株异花)

0.32

0.32

混合干扰授粉

(花粉来自距离受体植株至少100米远的同种异株异花和长管品种B的花粉的混合)

0.06

0.16


与短管类型相比,马先蒿长管品种的花结构、柱头表面积及花粉体积均增大,但胚珠数减少。植物的花部形态及内在的性配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花冠管特征的研究,应将其与花部其他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从生殖策略的角度来讲,如果长管马先蒿对雌雄功能的配置可以加强后代的质量,那么这样的性特征就会被选择。
(1)马先蒿的原始花冠类型为短管型,由于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_____(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发生,导致马先蒿出现了不同长度的花冠类型;熊蜂作为马先蒿最主要的传粉者,该植物花部形态的丰富变异促进了熊蜂_________多样性的形成。
(2)依据“近交衰退”理论,马先蒿增长花冠管、减少胚珠数量的意义是_________
(3)异种花粉落到马先蒿的柱头上,或不能萌发,或花粉管生长缓慢,或花粉管不能到达胚珠,从而不能发生受精作用,这说明马先蒿属不同种之间存在_________
(4)表中数据表明,长花冠管有利于马先蒿属植物应对生殖干扰,依据是_________。从文中可知,_________也是马先蒿属植物应对生殖干扰的对策。
(5)为了解释马先蒿长花冠管的进化,有人提出“吸引传粉者”假说:长花冠管可通过提升花的高度来增加对传粉者的视觉吸引。为检验这一假说,请提供实验思路______
2022-11-08更新 | 35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花粉管生长对于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至关重要,研究者对该过程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
(1)正在生长的花粉管中,分泌囊泡沿着细胞骨架定向移动到花粉管顶端,并借助于_____________性与细胞膜融合,将果胶等物质排出或将_____________等成分掺入到正在延伸的细胞膜中。
(2)A蛋白可水解ATP使某种带负电的磷脂(PS)从细胞膜外侧或囊泡膜内侧翻转到细胞质侧。比较A突变体与野生型拟南芥的花粉管长度、宽度及囊泡分布情况,结果如图。

据图可知,A蛋白功能缺失不仅_____________了花粉管的伸长,还导致花粉管宽度_____________。推测A蛋白的作用是通过促进花粉管内囊泡_____________运输实现的。分别利用A基因、A突变基因(编码产物仅磷脂翻转活性位点丧失)转化_____________拟南芥,若______________,说明A蛋白通过其磷脂翻转活性调控花粉管生长。
(3)R蛋白能与膜上PS结合,引起囊泡膜与靶膜的连接。研究发现,A突变体花粉管内R蛋白结合的囊泡数量明显减少且亚顶端细胞膜PS显著多于顶端。据此推测A突变体花粉管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R蛋白功能缺失突变体的花粉管表型与A蛋白突变体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花粉管萌发早期,R突变体花粉管比A突变体更宽、更短,双突变体花粉管长度和宽度与R突变体相当;萌发晚期,宽度情况不变,但R突变体花粉管长度与A突变体相当,双突变体的花粉管长度显著小于两种单突变体。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
A.萌发早期,A蛋白通过影响R蛋白的分布调控花粉管的宽度
B.萌发晚期,A蛋白通过影响R蛋白的分布调控花粉管的长度
C.萌发早期,A蛋白与R蛋白可通过不同途径调控花粉管的宽度
D.萌发晚期,A蛋白与R蛋白可通过不同途径调控花粉管的长度
2022-11-08更新 | 2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