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的代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南昌这一历史名城因一首《滕王阁序》而更加闪耀。名城中栽满了名树——樟树,种满了名花——杜鹃花。樟树四季常青,香溢洪都,可近观,也可远闻;杜鹃花色彩多样,艳动赣江,可食用,也可佩戴。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樟叶的绿和杜鹃花的绚丽多彩都与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关
B.杜鹃花的红色、黄色、白色、紫色等为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仅由基因控制
C.人们将杜鹃花晒干后食用,晒干的过程中,花朵丢失的水分主要为结合水
D.樟树和杜鹃花的差异,根本原因是它们的遗传物质DNA中碱基序列不同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学习小组用马铃薯作为过氧化氢酶的来源,进行以下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
(2)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可以降低H2O2分解为H2O和O2时所需的_______。通过观察溶液中气泡的产生速率,可以判断酶的活性强弱。
(3)实验过程:
①取3个小烧杯编号A、B、C,依次加入pH分别为1、7、12的缓冲液10 mL。
②在同一个马铃薯中切取_______,依次置于A、B、C3个烧杯中,在37℃环境下保温处理5 min。
③取3支洁净试管,依次标号为A1、B1、C1,各加5 mL质量分数为20% 的H2O2溶液。
④将处理后的马铃薯条依次放入A1、B1、C1试管中。观察_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
3 . 为研究酸雨对某植物花粉萌发时产生ATP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各实验组除pH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设置甲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
B.酸雨条件下,该植物花粉萌发时细胞呼吸可能减弱
C.由图可知,甲组花粉的萌发率可能高于乙、丙组
D.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探究花粉萌发时细胞呼吸的方式
2022-08-1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江西省莲塘一中、临川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       
A.酶在低温或高温条件下活性较低的原因相同,但不同酶对高温的耐受性不同
B.经纤维素酶处理过的大肠杆菌在低浓度的溶液中易吸水涨破而死亡
C.某酶经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后,酶活性不变,则该酶的合成场所可能是细胞核
D.普利斯特里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让鹰吞下装有肉块的金属笼,一段时间后发现肉块消失了,据此推测动物的胃除了物理消化外,还有化学消化
2022-08-1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江西省师范大学附中、九江一中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题
5 . 花花同学对妈妈刚买来的某品牌洗衣粉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后,发现说明部分有 “含有一种活性物质”,为了验证其性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的图解,回答以下问题:
(1)洗衣粉中的活性物质很可能是_________
(2)甲、乙两组中,蛋白膜消失的是_________组,原因是乙组中的_____条件会使该活性物质失活,这说明该活性物质的特性之一是______(填“专一性”“高效性”或“作用条件温和”)。
(3)能否利用该物质洗涤丝织物和毛制品______
2022-08-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三)生物试题
6 .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当健康人中午12点进食之后,由于胃酸的刺激作用,小肠黏膜会分泌______激素,该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胰腺,会引起胰腺分泌______,进而促进食物的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小肠中的葡萄糖浓度远高于小肠毛血管中的葡萄糖浓度,推测小肠中的葡萄糖以______方式被大量吸收,导致小肠毛细血管中的血糖远高过正常______(填写正常的血糖浓度值)的血糖浓度。但此人不会出现尿糖,是因为这时候又在______分泌的______的作用下,过多的血糖会转化成为______贮存起来。
(2)当日下午4点之后,该学生扫地的时候突然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但一会儿之后,该症状就消失了,推测该同学很可能出现了______,该反应是______(体液、细胞)免疫反应。
2022-08-1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高三4月联考理综生物试题
7 .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1)韭黄是冬季常见的蔬菜,它的栽培需要的遮光的条件下进行,说明叶绿素的合成必须在______的条件下。初春,菜农为了增加韭菜的产量,通常白天会在大棚里生一盆碳火,一方面______,另一方面______
(2)为了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菠菜光合作的影响,某学生将菠菜叶用打孔器打出了许多小圆片,并用注射器抽出了叶片内的气体,使叶片沉入水底待用。在不同烧杯中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将等量的圆形小叶片放入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只用一盏白炽灯泡作为光源,观察单位时间内每个烧杯中上浮的圆形小叶片的数量。在本实验中,光照作为无关变量,通过将烧杯放在______方式控制各组光照相同。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碳酸氢钠的浓度增大,单位时间上浮的小叶片______,在打开灯泡的瞬间、各组叶片中光反应生成的NADPH和ATP随碳酸氢钠浓度______(相同、不同)。但浓度超过这一范围,小叶片上浮的数量逐渐减少、甚至不上浮,小叶片不上浮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假如烧杯中的水是含氧18的水,小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将______(会、不会)出现氧18,原因是______
2022-08-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高三4月联考理综生物试题
8 . 铜藻曾经是浙江某些近岸海域优势大型海藻品种,由于海洋污染加之富营养化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导致大量铜藻断裂漂浮形成“金潮”,对近海渔业和旅游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人员以铜藻为对象,在高(100μmol·L-1)、低(自然海水,50μmol·L-1)两个硝态氨浓度和高(150μmol photons·m-2·s-1)、中(60μmol photons·m-2·s-1)、低(10μmol photons·m-2·s-1)三个光照水平下,检测了藻体培养7天后的生长速率及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下图为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结果表明:氮浓度相同时,铜藻的生长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_______,低氮条件下,高光处理组铜藻的光合速率显著_______低光处理组。
(2)由题意分析可知,铜藻断裂后漂浮于海面极易获得较_______的光强条件,而富营养海水中的高氮条件会刺激铜藻的光合潜能而使其加速生长,进而加剧铜藻“金潮”的爆发。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光条件下铜藻的某种光合色素含量相比低光条件下有显著提高,这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则这种色素的颜色为_______
(4)若在实验中突然中断高光处理组的CO2供应,则此时C3含量_______,ATP含量_______
2022-08-1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河北省辛集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9 . 番茄冷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为寻找解决番茄冷害问题的途径,科研人员研究番茄植株在低温胁迫(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下限的温度环境)条件下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实验选用‘正旺’和‘秀光’两个番茄品种,并选取______________基本一致的幼苗,实验组放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对照组进行昼/夜(25/15℃)常温处理。
(2)科研人员研究低温胁迫对两种番茄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______________和昼/夜处理温度的______________,光合速率逐渐降低。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番茄幼苗的光合速率有明显影响,‘正旺’品种受低温胁迫影响程度______________‘秀光’品种。
(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低温胁迫对两种番茄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①分析图2中12/6℃低温胁迫处理______________d后数据可知,‘正旺’品种比‘秀光’品种更能耐受12/6℃低温胁迫,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②比较图1和图2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叶绿素的含量与光合速率成______________关系。其原因是位于___________上的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主要色素,叶绿素含量会影响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的生成速率,进而影响光合速率。
(4)在12/6℃低温胁迫条件下,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数减少。有同学认为,此结构改变仅影响光合速率,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
(5)基于上述研究及所学,请你为番茄冷害问题提出一条解决的途径______________
2022-08-03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阅读短文完成有关题目:
病毒听起来很吓人,但从人类起源开始,病毒与人类之间一直是协同进化的关系。病毒与人类宿主之间的持久斗争是人类演化的关键推动力,甚至可以说,没有病毒就不会有人类。
近年来的人类基因组研究揭示,我们的基因组里有成千上万病毒基因的痕迹,其中一都分就来自感染了人类远古祖先的上千种病毒。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用自己的基因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嵌入宿主的基因组之中。而这些病毒基因的频繁变异以及新病毒基因的侵入,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早期哺乳动物祖先利用基因组中多余的病毒片段,借助共生的逆转录病毒演化出了胎盘。而其他的共生病毒,又帮助我们从一团细胞最终罚成了成熟的胎儿,并保护我们免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
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当瘟疫出现时,被病毒袭击的宿主,要么自身产生抗体得以适应而生存下来,要么死亡乃至于灭绝。但宿主的灭亡,对病毒来说其实并非好事。因此,一方面病毒不得不减弱毒性;另一方面,宿主的免疫系统也会“全面反击”病毒的侵害。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的所有功能来自我复制并蔓延,因此它们自然会驱动宿主使用身上的所有细胞“武器库”来予以反击。这类在病毒面前所面临的“生与死”的选择压力,实际上比猎食者的捕猎以及其他环境变化的自然选择压力更大。所以,病毒学家与人类学家们一致认为,病毒是人类演化最有力的驱动力。
有意思的是,由于蝙蝠远比人类的演化历史长,故跟病毒协同进化的历史也更加漫长,因而它们身上已演化出了“百毒不侵”的细胞和生理功能。蝙蝠对很多病毒都有免疫力,它们的免疫系统把病毒有效地控制在最低水平。有些科学家把它们强大的免疫功能归功于它们所具有的大幅度能量代谢的功能。比如,蝙蝠的体温波动幅度很大,在静止时基础代谢水平降到很低,客观上限制了病毒的复制。在飞行时体温则高达四十多度,极大地激发了其免疫系统功能,这在哺乳动物中几乎是非常罕见的。
病毒一词原本就包含了两重性:一方面是给予生命的物质,另一方面代表了致命的毒害。病毒的确是致命的,但同时又赋予了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创造力。
(1)本文讨论的生物学话题是___________
(2)病毒的结构简单,___________(具有/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在其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组装后由宿主细胞释放出子代病毒。病毒的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嵌入宿主基因内部,可导致宿主基因发生_________
(3)文中提到“因此,一方面病毒不得不减弱毒性;另一方面,宿主的免疫系统也会“全面反击”病毒的侵害”。请你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毒性减弱的原因?___________
(4)蝙蝠在静止(低体温)时,通过影响___________,将基础代谢水平降到很低,从而限制了病毒的增殖。
(5)有人认为:蝙蝠体内的病毒不会导致蝙蝠死亡,因此人类食用蝙蝠后也不会导致死亡。请你基于文章,谈一谈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
2022-07-3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