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被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多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十分复杂,存在一个精密的调控机制,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与呼吸作用有关
C.正常胰岛B细胞内的K+浓度大于细胞外,K+外流受阻触发Ca2+通道打开
D.人体缺钙可能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含量升高
2 . 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与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
B.组织细胞与组织液中CO2的浓度差越大,CO2运出细胞的速率就越快
C.乙酰胆碱、胰岛素运出细胞需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并会消耗ATP
D.Na+进入神经细胞的速率和数量只取决于神经细胞膜上Na+通道蛋白的数量
3 . 人体神经细胞膜上两种离子的运输方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载体蛋白对离子的运输可保证Na+、K+在膜内外的浓度差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可能会导致Na+通道蛋白开放
C.图示三种转运蛋白进行物质的运输时均需要ATP
D.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中,K+会顺浓度梯度经通道蛋白向膜外运输
4 . 高 NaCl环境(即高盐环境)下,Na⁺会竞争细胞膜上的 K⁺通道而大量进入细胞质,继而抑制胞质内多种反应。植物细胞在高盐胁迫下的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丁是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盐胁迫下 Na⁺与K⁺竞争通道蛋白上的结合位点而抑制 K⁺的运输
B.过表达 K⁺通道蛋白的植物幼苗相对野生型具有更强的耐盐性
C.适当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可使幼苗具有更高的耐盐性
D.敲除编码乙蛋白或丁蛋白基因的幼苗对高盐环境更敏感
2024-01-20更新 | 25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新课标高考生物真题辽宁卷变式题16-18
5 . 我国自主培育的海水稻是一种能生长于盐碱地的新品种,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若Na+顺浓度梯度进入海水稻细胞,则该过程不消耗ATP
B.土壤浓度过高会给根细胞吸收水分带来困难
C.海水稻可通过调节相关物质运输来抵抗逆境
D.海水稻与普通水稻相比根细胞液的浓度更低
2024-01-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人体在饥饿时,肠腔的葡萄糖通过SGLT1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进食后,由于葡萄糖浓度升高,小肠上皮细胞通过GLUT2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速率比通过SGLT1快数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成熟红细胞通过SGLT1载体蛋白吸收葡萄糖
B.上述两种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需要消耗能量
C.上述两种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可以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两种载体蛋白的合成都与核糖体有关
7 .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可以是自由扩散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实现快速运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通道蛋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水通道蛋白只能与水分子结合使水分子通过,不能与其他分子或离子结合
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从水相对含量高的一侧运输到较低的一侧
D.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或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时均不消耗细胞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8 . 将若干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植物成熟细胞分别放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a、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E 点前,有蔗糖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AF 段,有水分子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
C.AE 段,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不断增强
D.EG 段,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9 . 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NH4+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的过程不是自由扩散
B.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不一定相同
C.铵毒发生后,减少细胞外的NO3-会减轻铵毒
D.NRT1.1能同时运输NO3-和H+,说明NRT1.1不具有特异性
2023-12-07更新 | 98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米切尔的化学渗透假说提出:ATP的合成是由叶绿体类囊体内外H+浓度差引起的。1963年,贾格道夫通过巧妙实验为ATP合成的化学渗透机制提供了早期证据。假说内容及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类囊体中的H+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运至类囊体外侧
B.第三步将类囊体置于pH=8的缓冲介质中是为了类囊体膜内外形成H+浓度梯度
C.第四步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避免光照产生O2
D.该实验可证明ATP合成的直接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