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被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1 . 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分别代表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B是构成所有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细胞中具有两层此结构的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B.图中D是糖蛋白,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必不可少的结构
C.细胞需要的氨基酸可以通过d方式进入细胞,CO2可以通过c方式排出细胞
D.若图C代表胰岛素,则C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促进E转化为F,F最可能是葡萄糖
2 . Na+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主要储存在液泡中。如图表示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吸收Na+的过程。

   

(1)据图分析液泡中H+浓度比细胞质基质中的_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H+出液泡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物质能选择性透过液泡膜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
(2)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耐盐碱“海水稻”,植物根部细胞中的液泡可以通过图中所示方式增加液泡内Na+的浓度,这对于植物生长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3)液泡吸收Na+后,短时间内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进而使其中的花青素逐渐由紫色变成蓝色。欲利用该原理设计实验来验证液泡吸收Na+需要ATP间接供能。
材料: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钼酸钠溶液(细胞可吸收其中的Na+)和抗霉素A(抑制ATP生成的一种物质)。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表示海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上部分物质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示意图,其中Na+对应颗粒的多少反映出浓度的高低情况。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转运蛋白1和2运输H+的方式不同,前者为协助扩散,后者为主动运输
B.Na+经转运蛋白1和2发生的运输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C.转运蛋白在运输H2O时,一定会发生构象的改变
D.将H+运出根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其载体蛋白还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
4 . 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均通过GLUT(载体蛋白)吸收葡萄糖,正常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而癌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获得相同的能量时,相比于癌细胞,正常细胞消耗的葡萄糖更多
B.葡萄糖进入人体所有细胞的过程均需要消耗ATP且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可通过注射GLUT抑制剂治疗癌症,且该方法对人体无副作用
D.癌细胞的GLUT相关基因的表达强度可能要大于正常细胞的
5 . 下图a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图b为线粒体中某种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及有氧呼吸某阶段简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表示图a的______结构,膜上发生的有氧呼吸某过程将H+由M侧顺浓度梯度转运到N侧,并驱动ATP合成,ATP合成的直接驱动力由______提供。科学家将提取自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P嵌到人工脂质体囊泡(囊泡内侧相当于线粒体内外膜的膜间腔,如图c所示)上,巧妙的验证了上述推测:
   
将嵌有蛋白质P的人工脂质体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一段时间,使人工脂质体膜内外pH都为4,然后将其随机均分为两份。一份转移至pH为8的缓冲溶液中,加入ADP和Pi后放置一段时间,此为实验组。另一份人工脂质体继续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中,加入ADP和Pi后放置一段时间,此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检测ATP的生成情况。在形成ATP时,蛋白质P的作用是______
(2)已有研究发现肝癌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会导致线粒体嵴密度增大、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强、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等),细胞长度变长,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注:线粒体嵴密度=嵴数目/线粒体长度),据表分析:
指标组别细胞耗
氧速率
线粒体
ATP
产生量
胞外乳
酸水平
线粒体
嵴密度
呼吸链
复合体
的活性
乳酸脱氢酶的量
甲组:常规培养组4.21.00.3510.10.91.01
乙组:营养缺乏组5.61.40.2817.52.390.25
丙组:营养缺乏+抑制DRP1S637磷酸化3.10.80.389.81.221.22
①DRP1S637磷酸化与线粒体融合的关系是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将下列选项排序从而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对应字母排列顺序是______
   
a.线粒体融合增强
b.DRP1S637磷酸化增强
c.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
d.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6 .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遗传性外分泌腺疾病,主要影响胃肠道和呼吸系统,通常具有慢性梗阻性肺部病变、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和汗液电解质异常升高等特征。囊性纤维化发生的一种主要原因是患者肺部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转运氯离子的CFTR蛋白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造成细菌感染。下图表示正常人和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氯离子跨膜运输示意图。
   
(1)除了图中所示H2O的运输方式外,H2O还可以通过______方式进出细胞,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是______
(2)正常情况下,支气管上皮细胞在转运氯离子时,氯离子首先与CFTR蛋白结合,在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推动下,CFTR蛋白的______发生变化,从而将它所结合的氯离子转运到膜的另一侧。此过程中,氯离子只能与CFTR蛋白结合,原因是______
(3)囊性纤维化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支气管中黏液增多,导致支气管反复感染和气道阻塞,呼吸急促。据图分析囊性纤维化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的原因是______
(4)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它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外离子浓度很高。这是因为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到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00000倍,但却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由此可以得出:①______;②______
2023-09-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达中学高复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当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细胞会释放促炎因子来清除病原体。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正常人体中会通过“炎症反射”以防止促炎因子的过量产生,其部分作用机理如下图1所示。炎症反应继而引起局   部组织疼痛,科研人员对枸杞多糖(LBP) 相关药效进行了研究。神经细胞内 K+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而细胞外Ca²+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炎症因子   IL-6 使神经细胞 Ca²+通道(TRPV1) 通透性增强,其分子机制如下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A 物质数量过多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
B.图2中膜蛋白GP130 最可能是载体蛋白
C.Ca²+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神经细胞,进而引发神经递质的释放
D.从炎症因子Ⅱ -6与GP130 结合到产生疼痛的调节方式属于反射
2023-09-23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生物试题
8 . 耐盐植物能够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其根细胞独特的转运机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图是耐盐植物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有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由于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部细胞细胞液浓度使得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 难以生长
B.耐盐植物根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物质基础主要是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C.细胞质基质中的Ca²+对HKT1的作用和AKT1的作用相同,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
D.图示各结构H+浓度分布的差异主要由位于膜上的H+-ATP泵逆浓度转运H+来维持的
2023-09-23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生物试题
9 . 图1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肠腔侧的载体为SGLT,它只需与葡萄糖和Na+结合就会形变完成转运。基底侧的载体分别为葡萄糖转运体(GLUT2)和Na+-K+泵(逆浓度转运Na+和K+,消耗ATP)。图2表示H+穿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过程,H+穿过时通过ATP合成酶产生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肠腔侧葡萄糖转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ATP直接供能
B.基底侧葡萄糖转运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
C.线粒体内膜上的某些蛋白质既有催化又有运输的功能
D.细胞膜上运输同一物质的载体可能不同,同一载体运输的物质也可能不同
10 . 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阳离子的流动
B.ac段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ce段钾离子通道大量开放
C.c点时恢复静息电位
D.cd段钾离子排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