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酶与ATP >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4 题号:20202565
下图a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图b为线粒体中某种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及有氧呼吸某阶段简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表示图a的______结构,膜上发生的有氧呼吸某过程将H+由M侧顺浓度梯度转运到N侧,并驱动ATP合成,ATP合成的直接驱动力由______提供。科学家将提取自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P嵌到人工脂质体囊泡(囊泡内侧相当于线粒体内外膜的膜间腔,如图c所示)上,巧妙的验证了上述推测:
   
将嵌有蛋白质P的人工脂质体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一段时间,使人工脂质体膜内外pH都为4,然后将其随机均分为两份。一份转移至pH为8的缓冲溶液中,加入ADP和Pi后放置一段时间,此为实验组。另一份人工脂质体继续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中,加入ADP和Pi后放置一段时间,此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检测ATP的生成情况。在形成ATP时,蛋白质P的作用是______
(2)已有研究发现肝癌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会导致线粒体嵴密度增大、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强、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等),细胞长度变长,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注:线粒体嵴密度=嵴数目/线粒体长度),据表分析:
指标组别细胞耗
氧速率
线粒体
ATP
产生量
胞外乳
酸水平
线粒体
嵴密度
呼吸链
复合体
的活性
乳酸脱氢酶的量
甲组:常规培养组4.21.00.3510.10.91.01
乙组:营养缺乏组5.61.40.2817.52.390.25
丙组:营养缺乏+抑制DRP1S637磷酸化3.10.80.389.81.221.22
①DRP1S637磷酸化与线粒体融合的关系是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将下列选项排序从而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对应字母排列顺序是______
   
a.线粒体融合增强
b.DRP1S637磷酸化增强
c.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
d.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1】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为提高种植过程中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农业科技发的小麦种子中的ATP和酶开展了研究。
(1)小麦种子的萌发率与种子内胚细胞活性直接相关,ATP作为细胞活性的一个标志物,因此可通过检测ATP的含量来检测种子的活力。检测ATP的含量常用ATP荧光检测法,该检测方法是基于萤火虫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氧化,消耗ATP的发光反应。ATP荧光检测法的原理可用两个化学反应式表示,请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荧光素+O2+能量氧化荧光素(发光)
(2)酶活力的高低可用酶促反应速率来表示,反应速率越大,酶活力越高。为探究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萌发天数为3、4、5天的质量相等的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并去除淀粉后制成提取液a、b、c。实验分为四组,操作及结果如下:
分组甲管乙管丙管丁管
加淀粉溶(mL)1111
加缓冲液(mL)1111
加样0.5mL提取液a0.5ml提取液b0.5ml提取液cd
60℃保温适当时间,煮沸后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③中加入的d是______。步骤④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萃他丁可完全抑制α—淀粉酶的活力。以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的反应速率作为酶活力变化的检测指标,探究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两种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请完善实验思路:取适量的萌发天数为3、4、5天的小麦种子提取液,将每—种提取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______________,依次向各组加入适量的缓冲液和淀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测定并记录各组的反应速率。若实验结果为______则可表明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两种淀粉酶活力都逐渐升高。
2022-10-20更新 | 24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光照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气孔开闭重要的外界因子。气孔开度增大,会导致胞间CO2浓度增加。光诱导的气孔反应依赖于保卫细胞中三种光受体叶绿素、隐花色素和光敏色素的共同作用。用红光照射鸭跖草叶片,3h后测得气孔开度不再变化,再用一定强度的蓝光照射30s,测得气孔开度增大。
(1)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位于______,主要吸收______光用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用于暗反应阶段的______过程。
(2)用一定强度的蓝光照射30s后,光合速率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______
(3)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进一步研究发现,用蓝光处理保卫细胞的原生质体后K+的吸收量增加,其吸收机理如图所示。

①据图分析,H+—ATP水解酶的作用有______,H+进入保卫细胞的方式是______
②保卫细胞因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开度增大。据图分析,蓝光引起气孔开度增大的原因是______
(4)生物膜上的ATP合成酶催化合成的ATP可通过VNUT蛋白进入囊泡,再经囊泡运输并分泌到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生命活动。

①生物膜系统中存在ATP合成酶的膜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
②由图可知,H进出囊泡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ATP的水解会导致ATP的分泌量减少,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往大鼠膀胱内注射ATP会引发大鼠膀胱不稳定收缩,膀胱容量降低。研究发现ATP通过与神经细胞膜上的P2X3受体结合引起神经兴奋,进而导致膀胱不稳定收缩。
试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观点,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似的大鼠若干只、ATP溶液、TNP-ATP(P2X3受体拮抗剂)、注射器。__________________
2023-02-11更新 | 377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发现,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将线粒体放入一定浓度的低渗溶液中,发现外膜涨破,内膜没有涨破,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__________
(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疏水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
①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 若处理之前,在________条件下,含_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_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参与催化ATP的合成。

②ATP合成酶在植物细胞中还可分布于_________膜上。
2018-11-26更新 | 3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