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危害性比较大,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图1是饭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肠腺细胞合成和分泌消化酶有关的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的是____。图中Na-KATP酶的功能有____
(2)图示小肠上皮细胞以____为载体,通过____(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GLUT运输葡萄糖的动力来源是____
(3)膳食纤维能够降低高糖食物摄入后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率而控制餐后血糖。科研工作者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小肠细胞吸收和转运葡萄糖的影响。相关结果见下图(正常组、低、 中、高剂量组的脱脂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溶液质量浓度分别是0、2、4、8 mg/mL) 。

   

α-葡萄糖苷酶可将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临床上常将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作为降血糖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由图2可知膳食纤维降低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可能是影响了α-葡萄糖苷酶的____
(4)根据图3、4的实验结果,推测膳食纤维能够降低餐后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率,从而控制餐后血糖水平的原因是____
2024-05-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 . 细胞自噬是细胞组分在溶酶体或液泡中降解和再利用的过程,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图1示意某细胞溶酶体形成及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表示了溶酶体pH的维持机制。

(1)溶酶体是由单层膜构成的囊泡,组成其膜的主要成分是___;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图1细胞一段时间,细胞中可检测到放射性的物质有___(编号选填)。
①脱氧核糖②磷脂③脂肪④蛋白质⑤mRNA
(2)图1中属于细胞自噬途径的是___(甲/乙)过程。该过程中,包裹着待降解物质的泡状结构需沿着___运到溶酶体并与溶酶体融合。
(3)结合图1信息推测,溶酶体可能含有___等多种水解酶,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编号选填)合成、加工、转运这些水解酶所经过的细胞器依次为___
①蛋白酶②溶菌酶③脂肪酶④ATP合成酶⑤高尔基体⑥核糖体⑦内质网⑧质膜
(4)酸性环境的维持对溶酶体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图2分析,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为___(单选)。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D.渗透作用

(5)研究表明,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少量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主要原因是___(单选)。
A.水解酶泄漏后立即被分解
B.溶酶体能将水解酶吞噬
C.pH较高导致酶活性降低
D.细胞质基质缺少酶作用的底物

(6)下列关于细胞自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
A.细胞自噬可发生于细胞核中
B.各细胞器在功能上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C.自噬过程产生的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全部重复利用
D.蛋白质是执行细胞自噬的主要物质
2024-04-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3 . 质膜主要由两层磷脂分子叠加而成,其双面都是亲水的,而内部核心别是疏水的。膜上镇嵌着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分子,还点缀了少量的糖类分子,这样构造的膜能营造一个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一个细胞有了外面这层膜才可以和其他细胞和物质区分开来造就出生命的最基本单位。
细胞质膜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既能使细胞维持稳定代谢的胞内环境,又能调节和选择物质进出细胞,那么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1)如图1表示细胞质膜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
A.细胞质膜中的各种分子处于静止的状态
B.图中②③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骨架
C.糖类在细胞质膜上只以①的形式存在
D.细胞质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结构②和③均有关

(2)小明同学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质膜的选择透过性,他在透析袋中加入了5%可溶性淀粉溶液。在流水中冲洗去透析袋外表面的淀粉后,放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水中加入足量的碘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是____。
A.①处乳白色→蓝色、②处棕黄色→蓝色
B.①处乳白色→棕黄色、②处棕黄色→蓝色
C.①处乳白色→蓝色、②处棕黄色→棕黄色
D.①处乳白色→棕黄色、②处棕黄色→棕黄色

物质以自身分子运动为动力,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这种移动方式称为扩散。小分子物质就通常以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
(3)为满足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细胞也会逆浓度梯度从细胞外吸收或向细胞外排出一些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就是主动运输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特点的是____。
A.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逆浓度梯度运输
C.需要ATP提供能量
D.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4)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有助于细胞摄取或排出一些大分子或颗粒物。图3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运输方式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

A.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经b过程分泌到细胞外
C.a过程中大分子或颗粒物首先要与质膜上的受体结合
D.锚在囊泡膜内侧的蛋白质经b过程后将出现在细胞膜的内侧
2024-04-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4 . 人们主要从食物中获取铜以维持全身铜稳态,一旦铜浓度超过维持稳态的阈值,便会引发细胞膜破裂、DNA损伤、线粒体收缩等,导致细胞多方面受损而亡,即铜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铜对人体重要的原因是铜为人体内一种必需的大量元素
B.人体主要通过小肠以胞吞的方式吸收铜进入内环境
C.铜死亡属于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细胞凋亡
D.推测癌细胞中铜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细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土壤盐分过高对植物的伤害作用称为盐胁迫。SOS信号转导途径是在拟南芥中发现的介导盐胁迫下细胞外排Na+,维持Na+/K+平衡的重要调节机制。盐胁迫出现后,磷脂分子PA 在质膜迅速聚集并与能催化底物磷酸化的蛋白激酶 SOS2结合,致使 SOS2 接触激活钠氢转运蛋白 SOS1,并使钙结合蛋白 SCaBP8 磷酸化。具体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OS1 基因的表达与SOS1转运 Na+的活性在盐胁迫下可能会增强
B.PA不仅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SOS信号转导途径中还可作为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
C.钠离子通过 HKT1 进入细胞时,不需要与其结合
D.盐胁迫下,磷酸化的 SCaBP8 减缓了对 AKT1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细胞内Na+/K+比值
6 . 铊是一种稀散金属,进入机体后能竞争性的与细胞膜上的K+转运载体结合,并抑制其活性,铊能破坏线粒体膜蛋白和酶的结构,增大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进入神经细胞时会消耗ATP
B.铊会影响机体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C.铊只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
D.铊可能会造成线粒体涨破,影响能量代谢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丁桂儿脐贴可利用透皮给药法(肚脐处皮肤贴敷12小时)辅助治疗小儿腹泻腹痛。如图所示,贴剂中的丁香酚经扩散最终进入胃壁细胞,刺激胃蛋白酶和胃酸分泌,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丁香酚进入细胞不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B.胃壁细胞向胃腔排出H+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
C.胃蛋白酶在细胞内合成后可通过胞吐作用进入胃液
D.此法具有减少给药频率、避免儿童服药困难等优点
8 . 根据能量来源不同,细胞的主动运输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图a、b、c所示,X、Y、Z及V代表跨膜运输的离子或小分子。请回答问题:
   
(1)a中的转运蛋白类型为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主动运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字母)。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一般顺浓度梯度转运到其他组织细胞,最可能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3)细菌视紫红质被光激活后,引起分子构象变化,将H+从细胞膜内运到膜外形成H+浓度梯度,H+顺浓度跨膜内流驱动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为物质V跨膜转运提供能量,如c。由此推测,c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萤火虫的发光器细胞内存在c,你_______________(填“赞同”或“不赞同”)该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9 . 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研究表明大肠杆菌通过外排系统不断地排出持续涌入的抗生素分子,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细胞核
B.大肠杆菌外排大环内酯属于主动运输
C.大肠杆菌外排四环素属于协助扩散
D.同时添加转运蛋白抑制剂有助于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10 . 盐胁迫是植物遭受的主要逆境之一。盐胁迫条件下,耐盐植物可通过如图所示的多种机制抵抗盐胁迫。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多数植物在盐碱地上很难存活,一方面是由于土壤溶液浓度大于___浓度,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进而萎蔫死亡;另一方面,盐胁迫使细胞溶胶Na+浓度升高造成离子毒害。耐盐植物的抗盐“策略”之一是通过囊泡将Na+转运到液泡中,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的结构特性。
(2)耐盐植物的抗盐“策略”之二是通过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将Na+运至液泡中储存,此时H+___(填“顺”或“逆”)浓度梯度运出液泡,而建H+立浓度差的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合成的___。该策略___(填“增强”或“削弱”)了细胞的吸水能力。
(3)耐盐植物的抗盐“策略”之三是将Na+运出细胞外,该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的功能是___。根据图示过程,Na+运出细胞外的方式是___这种运输方式___消耗能量(填“需要”或“不需要”)。
(4)土壤长期板结通气不畅,使植物根部细胞需氧呼吸受到抑制,ATP合成减少,影响植物抗盐___,最终导致植物耐盐能力下降。
A.策略一B.策略二
C.策略三D.三个策略
2023-11-17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