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毒害机理是通过抑制线粒体内膜上酶的活性从而使组织细胞缺氧窒息。某研究小组以植物根尖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了如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由图1 可以判断出植物根尖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图1中4h后细胞不能再利用氧气,但可以继续吸收K⁺
C.图2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细胞膜上钾离子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D.结合图1和图2,不能判断根尖细胞吸收Cl⁻的跨膜运输方式
2 . 癌细胞的耐药性是当前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者在某些耐药癌细胞中发现了一种高表达量的 ABC 转运蛋白。ABC 转运蛋白是最早发现于细菌的一类具有运输功能的ATP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ATP 为主动运输供能时可能涉及蛋白质的磷酸化
B.ABC 转运蛋白构象的改变是其实现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C.与细菌质膜上ABC转运蛋白形成的有关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上述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原因通过ABC 转运蛋白增大了药物运入癌细胞的量
3 . 肾小管是物质重吸收的重要结构.其重吸收Na+的转运机制如图所示。碳酸酐酶CA可催化H2O和CO2结合生成H2CO3,而后H2CO3快速分解成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重吸收Na+的方向是③→②→①
B.从②运输到①依赖于Na+的浓度差
C.CO2进入到②中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D.该过程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度和渗透压
4 . 在盐胁迫时,细胞膜上的磷脂PA迅速聚集并与蛋白激酶SOS2结合,促使SOS2激活钠氢转运蛋白SOS1,同时使蛋白SCnBP8磷酸化,最终维持植物体内Na+/K+平衡而抵御盐胁迫。具体调节机制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K+通过AKT1进入细胞时,不会与AKT1发生结合
B.PA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还可作为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
C.PA与SOS2结合后,激活的SOS1通过主动运输使质膜内外Na+浓度差升高
D.磷酸化的SCaBP8解除了对AKT1的抑制,升高了细胞内Na+/K+比值
2024-05-3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电子传递链如图所示。其中复合物I、Ⅲ、IV能传递电子并逆浓度梯度运输H+,建立膜H+势能差;ATP合酶能参与生物体的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其作用是在跨膜H+势能的推动下合成ATP;UCP是一种特殊的H+通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还原型辅酶I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均能产生
B.推测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的H+浓度小于线粒体基质中的浓度
C.H+通过UCP运输会产生大量热量,这可能是机体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机制
D.ATP合酶可位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2024-05-29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巴渝名校联合考试生物试卷
6 . 植物细胞液泡中的花青素是一种天然酸碱指示剂,钼酸钠遇花青素会发生反应呈现绿色。科研人员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和钼酸钠溶液为实验材料,探究钼酸钠跨膜运输的方式,获得如下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处理:液泡出现绿色的时间/s
甲组:呼吸酶抑制剂50
乙组:自然状态下23
A.向甲组中加入适量的呼吸酶抑制剂体现了加法原理
B.当甲、乙两组的表皮细胞呈现绿色后即可进行光合作用
C.钼酸钠进入液泡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
D.实验中有可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现象
2024-05-29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巴渝名校联合考试生物试卷
7 . 当外界环境中的Na⁺浓度过高时,会破坏微生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平衡,使其生长繁殖受阻甚至死亡。耐盐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抗盐胁迫的生理机制:通过离子转运调节Na⁺(如图,以质子电化学梯度为动力,将Na⁺转运到胞外)、K⁺(负责摄入K⁺的蛋白转运系统升高胞内K⁺浓度,其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等离子的外排、输入,以维持胞内各离子浓度的动态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高盐环境中,耐盐微生物的Na⁺外排属于主动运输
B.在一定范围内,升高胞内K⁺浓度可维持耐盐微生物细胞渗透压的平衡
C.质子泵转运H⁺需消耗ATP,导致细胞内的ADP含量大量减少
D.Na⁺-H⁺转运蛋白只运输图中的两种离子,因此该转运蛋白具有特异性
2024-05-27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区重荣昌仁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8 . 小肠绒毛是由固有层和上皮共同凸向肠腔形成的叶状结构,它将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增大了近600倍,巨大的吸收面积足以导致肠腔内绒毛膜附近局部葡萄糖浓度低于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如图是人体利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SGLTI和GLUT2是两种葡萄糖载体蛋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载体蛋白SGLT1参与葡萄糖的主动运输
B.同一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可以不同
C.部分载体蛋白不仅能转运物质还具有酶活性
D.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小肠绒毛对葡萄糖的吸收
2024-05-2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9 .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食物中的多糖和二糖被水解成单糖后,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上被吸收。为研究葡萄糖的吸收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体外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蛋白质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葡萄糖的吸收速率为0
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5mmol/L时,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对照组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实验组,且实验组葡萄糖的吸收速率=0
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100mmol/L时,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对照组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实验组,且实验组葡萄糖的吸收速率>0
A.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C.在外界葡萄糖浓度较低时,小肠微绒毛主要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
D.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5mmol/L
2024-05-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10 .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上含有一种H+-ATP酶,可以转运H+,有利于细胞对细胞外溶质分子的吸收和维持液泡内的酸性环境。如图是植物细胞对H+的运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质基质、细胞液、细胞外环境中,细胞质基质的pH最大
B.H+跨膜进出植物细胞的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C.H+-ATP酶是一种膜蛋白,发挥作用时需改变自身的空间结构
D.H+运输过程所需的ATP可能来自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024-05-2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