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无氧呼吸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下表是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氧浓度(%)abcd
产生CO2量(mol)912.51530
产生酒精量(mol)96.560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
B.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在线粒体中产生了6mol二氧化碳
C.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了9mol的氧气
D.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氧化分解了15mol的葡萄糖
2021-01-17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衡水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9-10高二下·内蒙古呼伦贝尔·期末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       
A.一定是有氧呼吸B.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一定是无氧呼吸D.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2023-02-17更新 | 128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2届安徽省芜湖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9-10高二下·广东湛江·期中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3 . 葡萄糖是细胞进行需氧呼吸最常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18O气体的容器中,18O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18O化合物是( )
A.丙酮酸B.乳酸
C.二氧化碳D.水
2021-03-26更新 | 288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0年安徽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4 . 如图是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可知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
B.图中a曲线表示有氧呼吸,密闭容器内6h时开始产生酒精
C.8h时ATP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能量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D.在a,b两曲线相交点,b曲线消耗的葡萄糖量比a曲线的多
2023-05-1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联考理综生物试题
5 . 乳酸脱氢酶是由两种肽链以任意比例组合形成的四聚体(四条肽链),因此在结构上有多个类型。该类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不同组织中的类型和含量差异明显。乳酸脱氢酶能催化丙酮酸和NADH生成乳酸和NA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类酶也广泛存在于酵母菌等单细胞生物
B.多类型乳酸脱氢酶可催化同一种反应,这与酶的专一性不矛盾
C.丙酮酸在该类酶的催化下转化成乳酸,同时会生成少量ATP
D.该类酶四聚体肽链的组合类型有3种,高温可破坏肽键影响其活性
2022-05-1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5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理综生物试题
6 . 同一肿瘤组织中常有A型和B型两种癌细胞,两者的主要产能方式不同。研究发现,A型和B型两种癌细胞通过高表达MCT1、MCT4载体而紧密联系,形成协同代谢,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为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过程②相比,过程③还需O₂直接参与反应
C.A型癌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常高于B型
D.MCT1、MCT4共转运乳酸和H'能调节细胞内pH和代谢平衡
2024-04-23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 )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7 . 乳酸脱氢酶(ADH)和乙醇脱氢酶(LDH)能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低氧胁迫处理玉米第三天,研究人员发现玉米品系A根系中ADH活性显著提高,LDH活性变化不显著,而玉米品系B根系中LDH活性显著提高,ADH活性变化不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DH和LDH都能催化丙酮酸分解,并生成少量的ATP
B.玉米品系A水淹后体内可能会出现酒精、乳酸、CO2等呼吸产物
C.低氧胁迫下,玉米品系A和品系B细胞呼吸的途径完全不同
D.玉米是否产生酒精可通过是否能让酸性重铬酸钾变蓝来判断
8 . 水分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小麦根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引起烂根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小麦进行有氧呼吸时,H2O中的氧原子会转移到终产物CO2
B.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小麦根细胞中的丙酮酸分解成酒精时伴随少量ATP的生成
C.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根系吸收无机盐的速率减慢
D.长时间淹水,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含量升高,可能损伤线粒体的结构
10-11高三上·江苏盐城·期中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
名校
9 . 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发酵容器中存在O2,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
A.酒精+O2→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O2→CO2,线粒体基质
C.[H]+O2→H2O,线粒体内膜
D.H2O→O2+[H],类囊体薄膜
2016-11-26更新 | 974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模考试生物试题
10 . 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中的还原型辅酶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中,随后H+经ATP合酶返回线粒体基质并促使ATP合成,然后与接受了电子的O2结合生成水。为研究短时低温对该阶段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黄瓜幼苗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分组情况及结果如图所示。已知DNP可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4℃时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受阻
B.与25℃时相比,4℃时有氧呼吸产热多
C.与25℃时相比,4℃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多
D.DNP导致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生成的ATP减少
2024-04-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