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水稻籽粒灌浆是否充实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研究发现D基因在水稻叶片、茎和颖果中都有表达,其编码的转运蛋白D可参与运输脱落酸(ABA)。D基因功能丧失的突变体籽粒灌浆缺陷,导致种子饱满程度降低,科研人员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
(1)ABA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其主要作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图1为水稻植株的器官示意图,科研人员检测了野生型和D基因突变体水稻授粉5天后不同器官中ABA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有同学推测,叶片合成的ABA通过D蛋白转运到颖果中,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利用3H标记的ABA验证了上述推测,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温下,D基因突变体灌浆缺陷较野生型更为显著。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将24℃生长的野生型水稻转入35℃(水稻灌浆结实的最高温度)培养2小时,分别检测不同温度下颖果中D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3。已知ABA可以激活颖果中淀粉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综合上述信息,请解释高温下野生型水稻确保正常灌浆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对某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表中数值代表相关性,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越大。(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

时期

抽穗期

开花期

灌浆前期

灌浆中期

灌浆后期

灌浆末期

气孔导度

0.30

0.37

0.70

0.63

0.35

0.11

胞间CO2浓度

0.33

0.33

0.60

0.57

0.30

0.22

叶绿素含量

0.22

0.27

0.33

0.34

0.48

0.45

①研究发现夏季晴天,中午时叶片胞间CO2浓度有所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②为了避免叶绿素含量不足对灌浆后期和末期籽粒产量的影响,试提出一种有效的保产增产措施_____
2024-05-0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科学家在美国东海岸的浅水湖泊和盐沼地中发现了一种绿叶海天牛(学名E.chlorotica,一种无壳的软体动物),它们的幼体呈棕色,但经过吞食一些藻类(比如V.litorea)以后,通体变绿。之后,绿叶海天牛可以不再进食,只需“晒晒太阳”就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时间最长可维持9个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其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上,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__
(2)科学家推测,取食藻类后,绿叶海天牛变绿的原因是保留了藻类细胞中完整的的叶绿体,而不是单一的光合色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想探究该结构或物质进入绿叶海天牛细胞后,是否像在藻类细胞中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可以给绿叶海天牛提供_______,然后不断缩短光照时间,并立即杀死固定绿叶海天牛,同时提取其各种成分进行分析,当检测到整个体系中除开始提供的物质以外只有__________________,即可判断暗反应的第一种产物是什么,继而研究后续产物和其余过程。
(3)进一步研究发现,绿叶海天牛确实是吸收了藻类的叶绿体。但叶绿体只是一种半自主的细胞器,它的正常工作必须依赖位于___________基因持续编码的蛋白质(例如由PsbO基因编码的光系统II稳定蛋白)来维持,而作为动物的绿叶海天牛本身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结合上述信息推测,绿叶海天牛在取食藻类时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将绿叶海天牛和它啃食的藻类之一V.litorea进行了一些测序工作,首先利用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的某物质,通过逆转录酶等获取若干单链DNA,然后对相应的单链DNA的序列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该实验中,获取单链DNA的模板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证明________________
2024-05-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3 .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图2表示真核细胞两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生物膜为线粒体内膜,产生大量能量主要用于合成ATP
B.图2所示生物膜为叶绿体类囊体膜,含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由图1可知,蛋白质A具有催化和运输功能
D.图1和图2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组成成分分析,原因是含有的磷脂分子不同
2024-05-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鄂北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4 . 下图是某同学画的光合作用过程图,其中涉及到的环境条件或物质用甲、乙、丙、丁表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
B.图中所示的酶主要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
C.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是光能、O2、ATP、C3
D.若CO2浓度突然下降,则C5的含量短时间内会减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都是由光合色素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其在光反应中的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需要酶参与
C.植物缺镁对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都有影响
D.光能先转变成电能再转变成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2023-11-1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氮元素和镁元素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重要元素
B.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薄膜上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2023-11-10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人员为研究土壤的干旱程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机制,以某水稻品种为材料在自然干旱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期间,各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实验条件应保持一致。实验操作中会重复处理多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示,在干旱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水稻植株的气孔的变化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响应干旱胁迫。研究发现,干旱严重时,细胞内水分亏损还会导致叶绿体超微结构破坏,使得类囊体薄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光反应。
(3)为研究干旱对水稻耐热性的影响,科学家将相同的水稻种子分别置于正常条件(CK),单一高温条件(H)和干旱—高温交叉条件(DH,先干旱后高温)下萌发,测定其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如图2所示:
   
依据图2中的结果,结合光合作用原理分析,导致H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DH组净光合速率降低不显著,推测对水稻进行适度的干旱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提高水稻的耐热性。
8 . 作物光合作用既受外界因子的影响,也受植物内部结构和生理状况的调节。为研究土壤水分和温度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于春小麦开花期控制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A组、对照)和为田间持水量的40%~45%(B组、干旱处理),并设置了3组环境温度梯度(分别为25℃、26℃以及27℃),测定了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表是测得的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开花期叶片相关参数。

处理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光补偿点/μmol·m-2·s-1

光饱和点/μmol·m-2·s-1

呼吸速率/μmol·m-2·s-1

A—25℃

28.630

21.472

718.499

1.190

A—26℃

29.765

26.794

852.417

1.280

A—27℃

28.479

27.625

866.796

1.217

B—25℃

21.573

26.067

519.309

1.531

B—26℃

17.205

33.980

508.510

1.319

B—27℃

17.974

38.249

580.545

1.380


(1)为了获得表中的参数,在设计实验时应该考虑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
(2)光饱和点与补偿点是表征叶片对强光和弱光利用能力大小的重要参数。由表可以得出:
①A、B两种处理下,随着温度升高,光补偿点提高,光饱和点提高,表明__________
__________,表明水分供给不足使春小麦叶片利用弱光和强光的能力均降低。
(3)若要分析小麦开花期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应该用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对提取出的色素进行分离。理论上,含量最少的色素是__________,它主要吸收的可见光是__________。正常光照条件下,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主要用途有: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中活跃的化学能;利用__________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2023-05-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10高三下·浙江嘉兴·阶段练习
9 . 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B.叶绿体的外膜上
C.叶绿体的内膜上D.叶绿体的基质中
2023-04-19更新 | 585次组卷 | 9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春天来了,又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时节,但自然界也有少数植物的花瓣为绿色。有研究者研究了某种突变型拟南芥绿色花瓣发育的机制,结果见图1、2、3。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拟南芥花瓣发育的过程。从成分上分析,野生型花瓣远端由绿变白是由于细胞中的________减少。对成熟后野生型和突变型花瓣远端细胞的叶绿体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如图2。从结构上分析,野生型花瓣远端由绿变白是由于________
(2)有研究发现TCP4基因是影响花瓣颜色的关键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先将TCP4基因插入________________中,再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TCP4基因整合到突变型拟南芥的________上,可使上述突变型拟南芥恢复为野生型。
(3)已知基因PORB是叶绿素合成酶基因,基因PAO是叶绿素分解酶基因。为获得叶绿素合成和分解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者提取了野生型花瓣远端(甲)、野生型花瓣近端(乙)、突变型花瓣远端(丙)、突变型花瓣近端(丁)的细胞的________(填“总DNA”、“总mRNA”、“叶绿素合成酶和分解酶”)进行了定量PCR,结果如图3。结合(2)、(3)结果推测突变型花瓣始终保持绿色的机制是________(填入合适选项)
A.TCP4基因的缺失,抑制了叶绿素分解酶的表达
B.TCP4基因的缺失,促进了叶绿素分解酶的表达
C.TCP4基因的缺失,减弱了对叶绿素合成酶表达的抑制
D.TCP4基因的缺失,增强了对叶绿素合成酶表达的抑制
(4)传粉者会影响被传粉植物的进化,从该角度分析,绿色花瓣在自然界中不常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023-03-26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检测(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